近日,青田首批人工繁育的14只瓯江鼋幼崽迎来了两周岁的生日。为了更好模拟自然环境,促进幼鼋的健康成长,它们将从室内的温室环境搬迁至室外的“课堂”,正式开启野训生活。
当天下午3时,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的工作人员,先后对室外仿生态池和室内培养池的水温、pH值、氨氮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测量,确保室内外环境的高度一致,以便幼鼋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下午4时30分,幼鼋的“求学之旅”正式拉开序幕。只见工作人员首先对每只幼鼋的身高、体重进行了详细测量与登记,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逐一转移至室外仿生态池中。
“仿生态池不仅全面模拟了瓯江鼋的自然栖息地生态环境,还通过铺设沙子等方式构建了高效的过滤系统,为幼鼋提供更加接近自然的生存环境。同时,室外清新的空气也为幼鼋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站长叶承义介绍。
鼋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作为首批移至室外的瓯江鼋幼崽,工作人员还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科学喂养计划,根据幼鼋的生长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确保它们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还将详细记录幼鼋的成长数据,为后续的瓯江鼋培育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这批幼鼋的培育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优化培育方案,为瓯江鼋的保护与繁衍贡献更多力量。”叶承义表示。
此次幼鼋的“求学之旅”不仅是它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青田在珍稀水生生物保护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经过一到两年的野外训练后,生活在室外仿生态池的幼鼋,将具备放养流域野外的条件。未来,随着更多幼鼋的健康成长和成功放归自然,瓯江鼋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