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看黄山乡村的N种“打开方式”

歙县坡山村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肌理与个性。乡村,不能只有一种样子;乡村建设,也不能只有一套模式。

不一“Young”的“村BA”、有“艺”思的国际村ART、在乡野间“趣”玩、赶一场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乡村市集……在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黄山乡村的N种“打开方式”。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持续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黄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改革创新,以大黄山为纵坐标、新安江为横坐标,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黄山的乡村颜值与价值齐飞,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绘就一幅新时代的“新安山居图”。

看宜居——向“美”而行可感可及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漫步在歙县郑村镇槐塘村,一幅幅涂鸦墙绘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欧式花园洋房穿插在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间。近年来,被誉为“安徽华侨第一村”的槐塘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村内的闲散地块,差异化打造具有槐塘风味的“歙”美五小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傍晚时分,屯溪区奕棋镇江村的珊瑚朴健身广场,村民们三三两两在健身休闲。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一个臭粪堆,在美丽乡村推进过程中,多户村民你让出菜园,我让出果地,有的村民主动当起了清扫员、宣传员和劝导员,群众积极加入到共建共创当中。

“仅仅是一些小改动,村容村貌就焕然一新,在村子里散步就跟逛景区一样。”黄山区沟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道。近年来,沟村围绕“清清爽爽”“做减法”,利用当地的竹篱笆、卵石、古砖等材料,规整了菜地围墙和绿化带栅栏,把“金边银角地”变成亮丽风景线。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胞工程”,却是组成乡村肌体的重要元件,构建了和美乡村的大格局。这背后,是黄山市乡村建设者关于“建什么”的深入思考。这些小而美、小而优的工程,让乡村建设变得更具体,让村民有了更多可感可及的幸福感。

黄山市通过实施“五微”行动,由点及线、连线扩面,镇景村一体推进乡村建设,以“小切口、微更新”理念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不大拆大建,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融入艺术乡建、增添美学空间、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非遗村、康养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写生村、美食村,形成“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新格局。

目前,黄山市全域实施“微改造”项目1.5万余个,打造乡村一米景观、美丽庭院、儿童乐园等特色节点空间2万余个,培育国际槐塘、书香关麓、塔川秋色、童趣虹光、艺蔬临河等“微景区”276个。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45个,44个村庄入选首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48个村入选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歙县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系全省唯一,黄山区入选“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徽州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南溪南村仅用一年时间焕新出发,成功打造“美食微街”,带动形成“江畔营地、油葵基地、田园‘食’光、花山世界”产业带,率先走出国企撬动乡村闲置资源的“屯溪模式”;西溪南村坚持“古村+旅游”双轮驱动,致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因地制宜打造了乡村艺宿等创意业态,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新引力……在黄山,越来越多的村庄向“美”而行,成为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乐园,形成“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乡村旅游新场景。

看宜业——兴业强村开出“共富花”

和美乡村,美在宜居,更美在宜业。

夏日,祁门县祁山镇芳村村百亩荷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芳村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采取“村委会+基地+经营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经济,发展荷塘生态旅游、荷花创意产业,打造“荷塘月色拾光里”个性IP,因地制宜发展“荷虾共养”、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积极拓展鱼腥草、甘蔗、芦笋、羊肚菌、草莓等特色种植空间,形成了水上种荷花、水下养龙虾、岸边有农家的立体发展模式,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如今的芳村村已经成为“全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园”之一,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正值暑期,不少市民游客带着孩子来到休宁县蓝田镇儒村三棵树景区开启亲水之旅。蓝田镇自启动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以“儒村里的魔宿乡居”为主题,带动周边民宿发展,推进“风景+场景+情景”三景融合,全力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如今,该镇已发展精品民宿36家,平均年收益可达三四十万元,同时带动当地菊花、茶叶、花猪、香榧、毛豆腐等农副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元。

黄山市创新打造“村字号”IP,打出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五张王牌,推出“徽州味 赛村碗”“新农人,周一见”“乡村戏曲节”“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百名村官话振兴”等品牌,“村字号”IP成为黄山文旅流量的新入口,带动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接待游客超5200万人次、总收入超400亿元,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稳居全省前列。

6月12日,黟县入选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是全国第一个“村”字号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既是黄山“村字号”IP的又一荣誉,也是对黟县融入乡村运营、乡村振兴建设的成绩肯定。从画里乡村打造,到和美乡村建设,再到国际乡村创建,如今,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体育赛事、文化创意、写生研学、影视摄影、精品民宿等业态在黟县遍地开花,形成了宏村乡村旅游产业园、西递遗产小镇、古黟漫居小城、关麓书香小镇等四大乡村集聚区,吸引近500名“新黟县人”落户创业。

西递、宏村等传统景区不断推出创新玩法,秀里影视村、守拙园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丰梧村、碧山村等小众景点丰富旅游业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黟县乡村增加固定就业岗位近4000个,带动务工就业近1.5万人。2023年,黟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480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47个,分红村33个。

立足资源禀赋,黄山市大力发展“茶花草鱼”土特产,去年乡村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50亿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受益者。2023年,黄山市507家县乡村三级乡村运营公司实现营收2.8亿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3800余万元。

看和美——善治善为润育文明乡风

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在屯溪区阳湖镇兖山社区“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每到集中兑换时间,社区居民就带着信用积分,前来超市兑换食用盐、洗衣粉、肥皂、牙刷等生活用品。“凭信用积分兑换东西,激发了我们参与村庄治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活动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吴有全表示。

目前,全市已创设407家“生态美·信用好”超市,市县两级出台62条“信用礼遇政策”,累计惠及群众35万人次,通过积分兑“好物”方式,让诚信增值、德者有得,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位于徽州区呈坎镇汪村村的天籁农场因前段时间受洪水影响,眼下灾后恢复及下步扩大生产急需一大笔资金,由于是村里的3A级信用户,农场负责人王千金向当地农商行申请了50万元贷款,不用抵押也不用担保,当天就审批完成,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王千金能快速拿到贷款,得益于黄山市近年来全面开展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了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缺资金、普惠金融缺信用、农村基层党建缺抓手等问题,黄山市以“党建+信用”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已评定AAA级、AA级、A级信用户共20.9万户,各金融机构为信用主体授信4.79万户、99亿元。除了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三农”建设,黄山市还逐步把信用评级结果拓展到乡村治理领域。

创新开展“新安夜话”“驻村夜访”“幸福来敲门”等行动,推出“作退一步想”“群众点名”“富山解忧”等工作法,推行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美丽庭院创建,打造“板凳会”“逢四说事”等69个群众自治品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大茂模式”、17年无信访“响潭实践”等典型经验……黄山市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调动群众热情、提升群众满意度。

人才兴,则乡村兴。为解决人才瓶颈,黄山市大力实施“四千工程”“迎客松英才计划”,吸引千余名新农人、徽创客、设计师、艺术家、数字游民等新力量人才扎根黄山,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留学生以及外籍人士,选择回归或者移居徽州乡村,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创富实践。

在绿野仙踪西溪南看一场国际“村BA”篮球赛,到磻村古戏台赏一出“徽州有戏”,在南溪南尝一次臭鳜鱼披萨,去槐塘村点一杯稻田咖啡,在汤家庄约一顿露营烧烤,到平里村当一回数字游民,在呈阳村数满天星河入眠……黄山的乡村,越来越多适合“Z世代”年轻人的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以“乡村会客厅”为切口,不断将这座城市的品位传递给世界,唤醒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成链,新风扑面而来。下步,黄山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抓实抓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解锁更多乡村未来图景的“打开方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