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奉贤南桥镇:点燃南上海经济发展活力引擎

  原标题:创新驱动产城共兴 治理升级民生提质

  南桥 新城之核 点燃南上海经济发展活力引擎

  南桥镇为奉贤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东接临港新片区澎湃动能,西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北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南临杭州湾北岸战略湾区。

  作为奉贤区的行政中枢与新城建设的战略支点,南桥镇肩负着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在奉贤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桥镇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以占全区45%的高新技术企业密度锻造科创策源引擎,以占全区1/6的土地贡献超30%的财政收入,持续输出“镇域驱动全域”的发展范式。

  承载着南上海日益崛起的经济脉动,南桥镇始终挺立在破局探路的最前沿,以“新城之核”的战略视野,书写新时代“产城人文”共振的奉贤方案。

  激发产业活力

  塑造区域发展新动能

  今年3月,南桥镇迎来里程碑事件——亚投南桥私募基金正式落地,首期规模1亿元,通过基金架构搭建,推动资金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深度融合,深化产投引导作用,以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森林。这项关键举措是南桥镇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缩影。作为南上海增长的重要引擎,南桥奋力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

  2024年全年,南桥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0.1亿元、地方收入19.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5.3亿元;完成规上服务业营收47亿元,创历史新高。“四个一批”投资额实现89.6亿元,同比增长12.1%。

  一方面,依托江海园区、南桥园区、光明园区、杨王园区、虹桥中心等优质产业空间载体,南桥镇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使得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重点项目推进,南桥镇不断释放新的产业空间。眼下联东U谷、美谷一号等项目相继开园开业,交大科创园二期完工,奉贤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奉贤医疗产业园即将竣工……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南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为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

  如今,南桥镇不仅是奉贤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区域,更是上海南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重镇。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南桥镇已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在前沿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南桥镇的发展更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2024年,南桥镇财政总收入和地区总收入绝对额均排名全区第一。逆风破局的背后是坚持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以换位思考为核心,极具温度与深度的服务理念。如组建“303专班”,针对镇域内303家重点企业,负责到人,服务靠前,对重点企业定期走访,推动惠企政策快速精准触达企业。

  背靠国际化大都市,南桥镇的乡村也为成为承接“外溢”功能提供重要的产业空间。在南庄路沿线,连片白墙黛瓦的小楼十分亮眼,这里不仅入驻了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消费业态,更有无人机科技、直播电商、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企业。

  近年来,南桥镇投入1亿元镇级资金,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总部经济”,让乡村成为产业孵化器。目前,江海村与邻村六墩村总部经济的出租率都达到了100%,57户宅基总部租金达700余万元。2024年,南桥镇乡村总部经济税收约4亿元,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民可支配收入连年提高。

  此外,南桥镇还因地制宜布局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摩登田野”品牌建设,推动江海村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开工,实现乡村马龙英式庄园、微风细雨民宿、江海“空岛露营基地”开业运营,充分利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赋能,形成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

  回应美好生活新期盼

  2025年新年开工首日,南桥镇“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位于奉贤新城南桥镇核心区域,深耕上海近30载、先后打造了新天地、蟠龙天地、鸿寿坊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的瑞安房地产将为“贝港城中村”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整体建设周期约为75个月,规划建设住宅、商业、公园、学校、文化配套等多元业态,旨在传承和活化南桥的在地文化,打造自然与生活和谐共生、水岸与活力共融的未来城市蓝本。

  “贝港城中村”一水之隔,浦南运河对岸,“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即将于今年5月进入集中亮相阶段,沈家花园、鼎丰酱园、古华庭等数代奉贤人记忆里熟悉的风景正逐个褪去历史尘埃,带着全新的功能面貌华丽归来,为周边老城的居民带来生活品质上的改善与跃升。

  南桥镇还将城市更新的触角延伸至广袤乡村。今年春节前,南桥镇江海村五星八组西侧15户村民的组团修缮工程正式竣工,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宅。此番修缮,让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人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南桥的总体规划始编于1982年,随着老城的扩张和现代化改造,人与城需求的改变,倒逼空间生产逻辑的变化。近年来,南桥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公共服务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城市品质的升级还融入南桥镇城市空间的每一寸褶皱。近年来,南桥镇打响“南小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行动,聚焦公共空间打造、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赋能等方面,为社区与乡村精心编织着一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网络。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三轮30多个点位的更新,越来越多街角空间、口袋公园、林荫街道、艺术空间、运动场所点缀在居民的美好生活。

  今年5月,通阳路、育秀路的景观灯光提升工程也将同期完工,成为“五五购物节”期间又一条精彩的“不夜之路”。去年10月,南桥镇完成了人民路景观照明项目。这是南桥镇最热闹的商业街,以现有的行道树配合数控技术,为市民夜游增彩,为商铺带来流量,让“夜经济”点亮城市烟火气。

  推动多格合一

  描绘社志融合新图景

  以党建引领整合治理资源,构建“多格合一”基层治理体系,是上海探索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南桥镇全面推进“贤城贤治”党建体系化建设,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成立6个街区党支部,探索以“双街长”制推进街区治理,以“友好+”“美丽+”行动引领服务新就业群体。企业、商铺的加入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区与新兴领域群体构建成紧密的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与此同时,南桥镇还持续推动各类管理、服务、治理阵地“应融尽融”,全方位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实现“一张网”服务“大民生”。如今,南桥镇在网格主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单元,融合原有的党建网格、城运网格、综治网格、警务网格等多种网格,实行“多格合一”。

  今年2月,南桥镇《数“智”赋能数“治”创新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还入选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依托通过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村居数字平台,构建了高效、创新、协同的数字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眼下,南桥镇还在全力打造“志在南桥”积分平台,将网格治理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转化为治理积分,同步将爱心企业、友好商户等市场力量吸纳到积分商城,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换消费”的正向激励机制,一个“社志融合”、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呼之欲出。

  厚植贤美家风

  书写人民城市新实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南桥镇是奉贤“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工作的溯源地。多年以来,南桥镇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其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精神支柱,不断深化“好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2006年,杨王村在全区率先发动村民写家训,倡导“人人写家训,处处扬家风”。直至目前,已持续开展三轮家风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南桥镇不断提升家风建设显示度。如建成杨王家风家训馆,开设“家风小课堂”,围绕家风建设、传统家训等开展理论宣讲,全面展现“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工作成效。积极挖掘先进典型、先进案例,涌现出了全国最美家庭、海上最美家庭、区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一批先进典型及“中国好人”金书林代代守护“江南第一牡丹”、“模范丈夫”徐南舟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妻子等感人事迹,他们通过身体力行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南桥镇还将好家风建设沉淀转化为创新基层治理的效能。如,正阳二居将家风家训融入社区治理,打造“莱茵之恋”缤纷花园居民自治小区,推出好家风展示平台、好家风楼道等,促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光明村通过“能工巧匠团”“翼课堂”“小红车”等,将“好家风”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实事项目,引领市民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未来,南桥镇还将依托“南风贤语”宣讲团,深入社区、村居、园区、企业等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理论宣讲。面向全区推进“好地方·好故事”主题宣讲,鼓励市民群众通过讲述家风故事,共同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好家风带动好社风。深化“南桥是个好地方”贤美文化实践带、“一路向南‘桥’见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通过文创产品、AI绘本故事等一系列“家文化”应用延展文化场景,让“好家风”可感知可触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