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进民生福祉,首批16家医院齐发力
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从“高原”走向“高峰”
健康江苏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发展。去年4月出台的《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列为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重点单位,并拿出“真金白银”招纳全国顶级人才,推动江苏省更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从“高原”走向“高峰”,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半年多来,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进展如何?
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25项正在攻关
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水平医院是解决人民群众疑难危重症诊疗、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科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医学综合发展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江苏省人民医院科研实力走在全省同行业前列。如何控制高血压就是该院正在努力攻克的重点课题之一。“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8亿,高血压患病人数多,危害大,而控制率低、病人依从性差,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介绍,临床研究发现约60%脑卒中、50%的心梗与高血压有关。
控制高血压,传统上需要患者终身服药,患者不一定能准时准点服药,而且降压药通常有副作用。孔祥清团队正在研发一种不用打针、吃药,采用物理方法一次治疗可以长期控制高血压的仪器。“这种仪器叫‘非侵入治疗高血压的聚焦超声设备’,高血压患者只要在上面躺一下,通过物理方法,就可以达到控制高血压的效果。”笔者看到孔祥清团队研发的这种仪器,外表与B超仪相似。
“人体血压是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刺激血压升高的信号阻断,让其传递不到中枢神经,大脑收不到信号自然也就不会释放升高血压的指令。”孔祥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肾周脂肪是促发中枢血压调定点上调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始动机制。“目前已经完成了300多例高血压患者试验,总有效率接近70%。这些受试患者中,降血压效果至少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达3年。”
据了解,像孔祥清团队这样的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全省各建设医院正在开展的有25项,全省建设工作以来已经牵头制定临床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32项。
门急诊量多年全省第一的背后,人才是保障
在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征程中,中医院也不甘落后。“我这条命是省中医院给捡回来的!”说起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62岁的南京石先生感激涕零。两个月前他突然感到胸闷气喘,以为是肺气肿发作,在家附近医院就诊后效果不佳,而且症状更加严重,家里人赶紧将他送到江苏省中医院救治。
“患者来时坐着轮椅,呼吸困难,循环功能接近衰竭。”急诊科主任郭涛立即组织力量为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联系多科会诊,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过了危险期后,医院又对石先生进行中医药辅助治疗康复,经过30个日夜精心救治,石先生完全康复。
像石先生这样的重症病患,省中医院每年都要抢救数百例。江苏省中医院去年门急诊量超过720万人次,连续22年排全省第一。“这是病人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因为医院有全省最好的名老中医。”省中医院院长吴文忠说。
该院有5名国医大师,7名全国名中医,5位专家荣膺国家岐黄学者,还有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江苏省首批国医名师6名。“这些高端人才弥足珍贵。”吴文忠说,医院实施“人才宝塔”工程,注重名老中医传承,名医个个有“徒弟”,年轻医生个个有“师傅”。依托“省中黄埔”“青年博士联合会”“岐黄书院”“外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引培一大批拔尖后备人才群体。
据介绍,省中医院现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5个,江苏省中医临床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专科20个,江苏省示范专科5个以及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5年,该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位居全国中医系统前列。该院不仅是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还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江苏省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医院,同时入选首批“江苏省研究型医院”。
据省卫生健康委介绍,2023年至2025年,省财政将分3年安排41亿元左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医院人才引进培养、重点专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医用设备配置等。各建设医院依托“333工程”“双创计划”等人才工程,靶向引进培养国内顶尖医学人才,为各个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接续保障。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柔性引进院士1名,引进杰青3名,引进长江学者2名,培养万人领军1名,培养国家卫生健康领域学协会专委会主委等高层次人才5名,引进国家卫生健康领域学协会专委会主委等高层次人才2名。
力争3年打造国家医学中心
江苏医学院校、三甲医院众多,但总的来看全省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还不够多,部分技术水平与北京、上海等顶尖医院相比仍有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以建设高水平医院为契机,全省各地都在积极发力。
苏北医疗“高地”徐州,地域广阔,发展却不平衡。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知自身所处的区域定位和重大使命,深刻把握时代和区位所赋予的职责,将长板拉长、短板补齐,在医疗服务、人才学科、科技创新、医联体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力,探索实践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同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理念和措施形成广泛共识。过去一些需要外出就诊的当地重病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说,医院成立“七大中心”,开展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全职引进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柔性引进皮肤科、生殖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等人才近20人,医院每年投入4500万元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在近期的高水平医院建设方案中,划拨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临床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徐医大附院正在积极进行肝脏移植等大脏器移植技术储备,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切实守护好淮海经济区百姓健康。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广振表示,近年来,徐州市以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为目标,以临床医学学(专)科建设为手段,以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拔高固优”“扶弱补短”,集聚资源,聚力学科、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学(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深化医教研协同,强化制度保障,培名医、建名科、办名院,进一步推动徐州市医疗卫生资源由“高原”向“高峰”转变,助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省卫生健康委介绍,省政府实施方案提出了力争通过3年时间新增2—3个国家医学中心、5个左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目前,江苏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还是空白。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苏大附一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国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要进一步聚焦整合资源,尽快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上实现突破。
目前,全省正在集中力量、聚焦重点,各高水平医院在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组织建设“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医药创新联合体5个,正在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17项。去年4月以来全省已累计发表高质量论文543篇,获得专利授权679个,新增科技成果转化53项,新增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这些成果将很快转化为造福患者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