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温岭:“小人节”民俗传承非遗文化

台传媒通讯员莫超任

8月10日,在温岭市石塘镇,渔家孩子们在这一天过起了属于自己的“小人节”。

“小人节”作为温岭市民间习俗的典型代表,是石塘箬山一带居民为未满16岁儿童祈愿的节日,早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誉为我国民间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

当天一早,石塘镇东海天后宫前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广场上,38张桌子依次排开,家长们忙着检查供桌上的彩亭、彩轿、水果、米面、糖龟等特色用品是否摆放整齐。彩亭和彩轿色彩鲜艳,均是由当地民间纸扎艺人用竹条、彩纸、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彩亭每层装饰着戏曲人物小泥偶(纸人或绢人),题材多取材于《封神榜》《西游记》《七仙女》《八仙过海》等。

8时,“曙光圣地·祈福纳祥”石塘七夕习俗“小人节”祈福礼活动正式开始。

“长天浩浩,月华朗朗。七夕盛时,人天共庆。愿七娘妈,圣寿无疆!愿众儿童,健康成长!普愿天下,平安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人节”传承人陈其富用闽南语宣读颂词,孩童们也朗朗诵读,共同祈愿平安吉祥、健康快乐。

当天现场还有大奏鼓等非遗展演,让游客感受到石塘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魅力。

“今年我家的孙子刚好是16岁,特意把他叫回来,给他过‘小人节’。”何俊磊的奶奶介绍,孩童满16岁时要用的满金亭、满金轿与一般彩亭不同,它在底层正中位置多了一个小泥偶,酷似古代进京赴考的书生,楼台最顶层屋脊两端贴着一对恰似状元帽子上的宫花,暗示金榜题名,寓意孩童已经成人成才,此后他们便不再过“小人节”。如此一来,“小人节”便又有了“成人节”的内涵。

“每年农历七月七这天的美好祝福,会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石塘镇东海村支部书记陈海清说,现在“小人节”不仅仅是一个仪式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延续,它混合着孝道和乡愁,记载着渔村数百载的文化与历史,充满着对美满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