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旅游快报

“老”树焕发文旅“新”活力

连日来,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联合林业部门,对景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开展摸排、统计和检测,按照树木类别、年龄和保护级别更换“身份证”,持续加强古树名木精准化保护和标准化管理。

齐云山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资源丰富。据统计,该地区现保存古树名木20余类116株,其中国家级名木1株、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105株,其平均年龄超过400年。近年来,齐云山风景区以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为原则,在多举措做好林木保护的基础上,深挖古树名木的自然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做活“树”文章,打造文旅新名片。

齐云山风景区积极落实林长制,与齐云山林业站签订管护责任书,划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设置保护设施,全面实施挂牌保护;严格落实山林巡护和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做好秋冬季节防火管控等,做到山林火灾“零事故”;会同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开展打孔注药、线虫防治等林木治理54000余株次;推行“一树一策”,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开展综合排查监测,对濒危、长势衰弱的古树,开展防腐处理、植株支护及土壤改良等专业性复壮工作。

“通过多项举措的联动落实,齐云山的古树名木以及整个森林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齐云山风景区园林管理处负责同志介绍道。

如何利用好优越的古树名木资源?齐云山将“树”文化与活动场景深入融合,实现“文化+祈福+生态”梦幻联动,让古树名木焕发更多文旅新活力。

“这棵榔梅树已有570多年树龄,是明朝年间,齐云山道人拜访湖北武当山移植而来。因种种原因,武当山榔梅树几乎绝迹,1998年,林业专家从齐云山获取榔梅幼苗移植至武当山,保留了武当山榔梅根脉,这段以树为媒的传奇历史,见证了两座文化名山源远流长的互通友谊……”在齐云山的古榔梅树下,当地导游汪平富向游客讲解。

齐云山古树名木历史积淀深厚。为传播树文化,齐云山风景区在历史整理和古籍考究的基础上,赋予古树名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情感联结。同时,加强对讲解员的文化培训,做到“讲树,就不能只是讲树”,从历史、生态价值、文化故事方面,为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在古代徽州,榉树有“中举”之意,象征学业有成。位于齐云山梦真桥附近的榉树,高30米,主干围4.2米,冠似华盖,雄伟称奇。齐云山风景区将榉树文化与休宁县的状元文化相融合,打造“状元祈福”等互动体验场景。春节期间,众多游客在这棵榉树下,背古诗、许心愿,并与榉树打卡合影,这棵榉树成了齐云山的“网红树”。

此外,齐云山风景区充分发挥古树名木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打造宜游、宜玩、宜疗、宜居的全方位生态康养旅游业态,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生态康养旅游体系。齐云山先后获得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安徽省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地等称号;创新性打造为齐云山带来了巨大的文旅发展动能,2024年实现引流160余万人次。

“下一步,齐云山风景区将持续深化保护举措,以‘一树一景’为理念,传播树文化,打造更具年轻态和互动性的文旅场景,在保护和利用的良性互动中,为齐云山的文旅发展增添更多活力。”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