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论三国 英雄辈出洪泽湖——洪泽湖与《三国演义》

“洪泽湖结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特稿系列之二

  论三国 英雄辈出洪泽湖

  ——洪泽湖与《三国演义》

  夏宝国/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以晋代陈寿《三国志》为依据,结合社会上流传的三国故事,源于史料,高于社会生活创作而成。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三国演义》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研究的较少。实际上,《三国演义》与洪泽湖联系十分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洪泽湖地区出生的人物在三国时代和《三国演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洪泽湖属于治下)人。历史上的鲁肃有过人之智,孙权对他极为欣赏。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吴国的建立与发展基本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战略方针进行的。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这个形象除名字外几乎全是杜撰,但作者对其笔墨甚多。从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鲁肃开始登场,其多次在重要场合出现,对许多情节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如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除上述章回外,鲁肃还在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四十六回《用奇计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 》,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 、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中谋大战张文远》、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躯》。《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其中有十分之一的章回都有他的戏,可见分量之重。

  陈琳(?年~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洪泽区、淮安区、宝应县交界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在《三国演义》中, 陈琳为袁绍幕僚,军中文书多出其手,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为袁绍檄豫州文》,全文仅1471个字,但通过排比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历数曹操罪状,痛骂曹操。曹操读此文,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但头风病也因此而得愈。后来袁绍兵败,陈琳被俘,曹操惜其才华而不咎,令其为司空军师祭酒,管理记室。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历史上洪泽湖曾属淮浦县)人。他学识渊博,智谋过人,徐州牧陶谦命其担任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早期的洪泽湖大堤即是陈登在任时组织修建的,使得汉末遭破坏的洪泽湖地区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三国演义》中,陈登在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和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兵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中出现,助曹操败吕布,辅关羽斩车胄,帮刘备伐曹操,且对情节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些都表现了陈登的智勇双全。

  2.洪泽湖流域是《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重要活动场所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权之父,即吴武烈帝。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据陈寿《三国志》,孙坚17岁就单挑群盗,以勇敢著称于州郡。孙坚曾被任命为盐渎丞(洪泽湖东岸),数岁徙盱眙(洪泽湖南岸)、下邳(洪泽湖北岸)。公元184年,孙坚率兵加入东汉王朝剿灭黄巾起义的战斗,乡里少年在下邳者皆愿随其从军,他又招募商旅及淮、泗(今洪泽湖地区淮阴、淮安、泗阳、洪泽)精兵,奋力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大破黄巾。从此,孙坚的事业开始腾飞,为东吴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备、关羽和张飞战纪灵于盱眙,以少胜多。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关羽和张飞领兵3万在盱眙(今洪泽湖南岸)击败袁术大将纪灵的10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此事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有所反映,只是有所变化,毕竟是小说演义。在第二十一回中,刘备奉曹操之命率5万大军,在徐州城外迎战袁术派来的先锋纪灵所率的10万大军,大胜,纪灵被张飞刺于马下,袁术亲自引军来斗,被杀得大败,一路逃亡,欲回寿春,又被群盗所袭,结果吐血身亡。可见洪泽湖盱眙一战,曹操取得了对袁术的决定性胜利。

  邓艾屯田。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当年曾在洪泽湖地区屯田积粮。邓艾少有大志,勤奋好学,司马懿很赏识其才华。正始年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为此派邓艾前往考察。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南、淮北(今洪泽湖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军屯。邓艾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司马懿看后很满意,决定采纳实施。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邓艾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在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两万顷。几年后魏国在东南的力量大大增强,每每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南下,直达江淮,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可以说,在洪泽湖地区屯田让邓艾展示了才华,为其后来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当年邓艾屯田之处今属洪泽湖及洪泽湖灌区范围,洪泽古灌区(洪泽湖灌溉系统)2023年11月4日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昔日三国英雄业绩今朝依然光辉灿烂。

  3.《三国演义》部分章回写作于洪泽湖畔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至正七年(1347年),罗贯中18岁时被施耐庵收为学生,随施耐庵在洪泽湖下游盐城参加了张士诚农民起义。张士诚被朱元璋击败后,罗贯中追随施耐庵,并开始帮助施耐庵整理《水浒传》书稿,同时罗贯中也开始写《三国志通俗演义》。1365年,罗贯中随施耐庵到淮安,住在当铺老板王肇庆家的“小方斋”中写作。施耐庵临去世前,将《水浒传》交给了罗贯中,此时,罗贯中已写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12卷。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罗贯中修改整理好了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也完成了自己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