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小修小补”织起便民网

湖州二十三个服务站激活城市微细胞

  “你好,这个拉链坏了能修吗?”一大早,家住德清县阜溪街道狮山社区的孙阿姨就拿着衣服走进了便民服务站。5分钟后,她拿着修好的衣服喜滋滋地回了家,“家附近就有服务站,这下我们‘小修小补’就方便多了。”这是我市推进“小修小补”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传统手艺与现代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正在为城市生活注入新活力。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城市记忆与民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去年以来,市综合执法局采用“721”工作法,将70%的精力用于服务、20%用于管理、10%用于执法,在全市铺开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城市管理会客厅”平台收集居民意见,执法部门联动街道、社区,对全市手艺人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起涵盖修鞋、缝纫、配钥匙、义剪等项目的百余人信息库,并为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开设专项技能培训20余场次,让“家门口就业”与“家门口服务”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站23个,建立“小修小补”公示商户清单74家,完成常态化入驻50家,每月服务超2400人次。
  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成为破题关键。朝阳街道利用社区闲置用房打造便民服务点、飞英街道将退场的核酸亭改造为服务驿站等。全市23个便民服务站因地制宜选址,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地”、社区“小微”公共闲置用房,统一规划,打通便民生活“最后一公里”,既解决了流摊管理难题,又让手艺人告别“晴天日晒、雨天淋雨”的窘境。同时,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街道、市场监管、社区等部门针对规范办理经营手续,采用集中登记、专人代办新模式,推动手艺人办理营业执照,实体化入驻服务站。目前已累计帮办个体工商户29家,涵盖修鞋、配钥匙、缝纫等多项经营范围,累计增收50余万元。
  ‌数字化助力传统服务精准触达需求‌。全市整合“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站信息,绘制便民服务地图,动态更新各点位服务类型和联系方式。
  “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承载着城市的温度与记忆。”市综合执法局表示,下阶段将持续打造升级版便民服务站,打造更多集传统手艺、便民服务、就业帮扶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让老行当在规范发展中焕发持久生命力,实现民生服务提质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双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