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句容水利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在句容下蜀镇新村村农耕园家庭农场的稻田里,2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金黄的稻谷“尽收囊中”。谈及今年的收成,种植户陈世根难掩心中喜悦。他介绍,今年农场种植了1100余亩水稻,预计总产量达到75万公斤,每亩较去年增收20公斤左右。有这样的好收成得益于纵横交错、灌溉自如的农田水利设施。

碧水长渠,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目前,句容市已建成在册中小型水库57座,湖泊2座,省名录骨干河道14条,镇级河道62条,管护名录范围内灌排泵站392座,干支斗农渠道499.18千米,各类水工建筑物15986座。全市农业享受着现代化水利设施带来的红利。

建设现代水网 守护粮仓菜篮

“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对于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该市实施完成的东干渠维修加固工程,打通了从长江翻越宁镇山脉,再从秦淮源头连接太湖西源头的水系生命线,实现沿江、秦淮、太湖三大水系的连通调度,这对于途经地区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华阳街道吴岗朱家庄的村民朱桂林说:“以往村上种田用水只能靠村上的堰塘,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去年连旱,朱桂林有10亩水稻种植地面临缺水绝收,好在赶上工程顺利完工并发挥效益,稻田才得以保住。

近年来,句容市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高质高效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硬实力。新建的二圣水库补水泵站通过赤山站调秦淮河水入北河,再从北河入二圣水库,对保障南部片区水源和调节水质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完成的仑山水库补水泵站、下荫补水泵站,让扎根长江、江库联动、水系连通的高质量水网更加完善;今年重点开展句容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估算投资1.54亿元,该项目将促使句容市的母亲河——句容河发生质的改变。

实现水系连通的同时,该市着力提升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末级渠系建设,今年组织编制完成了《句容市赤山湖中型灌区提档升级规划》《句容市北山灌区提档升级规划》,编制上报了赤山湖、北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计划总投资2.6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为粮食丰收夯实水利根基。

打造生态河道 诗和远方在眼前

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蜿蜒在乡村的原野上,美好绚丽的乡村画卷令人心醉。农村河道的自然风光,永远是每个村民记忆里“看得见的美丽,留得住的乡愁”。

“眼看着本湖河一步步恢复到原来的自然活力,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植被丰富,生机勃勃!”家住城区的市民贾先生高兴地说。本湖河位于句容华阳街道北部、句容水库上游,全长约8.6公里,沿线涉及4个行政村,是重要的行洪通道,同时也是北山水库至句容水库补水工程的主要载体。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打造乡村生态宜居水环境,推动乡风文明之美的早日实现。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句容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95.01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已达59.17%。与此同时,调动农民参与治水活动的积极性,并做好后期维护保养工作,从而形成合作精神、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乡风文明的水文化内涵。

聚焦特色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近年来,句容市移民后扶工作充分立足各村资源优势,打造发展平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及生态宜居的亭子村、空青村、林梅村,结合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提升改造的何庄村,突出红色旅游文化的李塔村,以产业扶持为中心的丁庄村、西冯村、二圣村、李塔村、唐陵村等多个亮点。经过多年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投入,逐步建成了画里乡村,鼓起了移民群众的“钱袋子”。

句容农业经济优势突出,地理标志商标有“句容草莓”“戴庄大米”“西冯草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丁庄葡萄”。移民后扶政策持续发力,因地制宜建成了西冯草坪示范园、丁庄葡萄交易中心、丁庄葡萄分拣中心、唐陵苗木配载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品牌产业基地。立足红色旅游项目,通过建设新四军水坝、军歌广场,把茅山脚下的移民村连片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助力句容“茅山红旅”产业发展。扶持新兴发展项目,为全市福桃、玉米等众多新兴农业特色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通讯员 马骏 记者 张凤春 滕庆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