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胡同又恢复了我小时候的模样”

   茶源路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北起马连道南街,南至丽源路,全长913.3米。东侧有华睦大厦、兵团大厦、信和幼儿园、戎晖嘉园小区,西侧有警娃幼儿园、北京实验一小广外分校,人口较为密集。

  2017年5月,茶源路以其率先实现达标街巷“十有十无”标准,综合优美整洁的街面环境、街巷长与街巷自治共建理事会饱满的工作状态等因素,成为街道首批精品街巷之一。同年12月,茶源路通过市级达标街巷验收。

  “道路变宽敞 儿子周末回家更顺畅”

  居民徐大琴退休之后,单位在戎晖嘉园小区分了房,她在茶源路住了十年。“刚来时,看到这条路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土。”她表示,当时道路没有修好,周围的小区也没有建起来,都是一片片裸土地。

  几年之后,茶源路终于修通了,但又出现了乱停车等问题。

  “人是随着周边小区兴建而来的,人一多,车也多了起来”。徐大琴介绍,茶源路路面比较宽,能同时走四辆车。比起需要支付停车费的车位,周围住户更喜欢把车辆停在“不要钱”的马路旁,加上路刚修好时没有红绿灯,更“方便”了随处停车的行为。

  在她印象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都没有宽敞的时候,能走四辆车的路面,被挤压掉一半的空间,两侧仅能通过过一辆小汽车。如果是车身比较宽的车,尤其‘胆战心惊’,有时候不得不给车主打电话要求挪车。儿子周末回家,有时还要绕远路。”

  乱停车现象影响的不光是路过的车辆,还有行人和居民。她所住的小区就在茶源路旁,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为了在夏天占一个树阴下的清凉位置,一些车辆会直接停在便道上,将盲道“截断”。行人经过时,本来在便道上走着,遇到横阻在道中的车辆,就得走到机动车道上去。

  “由于两边都停着车,行人看不清楚马路上的情况,对坐轮椅出行的老人非常不便,家长也不敢带小孩出来玩耍,因为怕出交通事故”。

  去年,周围居民组织起来,就乱停车问题进行协调。最后,大家同意将自家的车辆停入小区内或地下停车场中,还茶源路一个宽敞空间。

  “现在方便多了。”徐大琴说,乱停车的问题解决后,从这条路走过时,不用再绕来绕去,儿子周末回家,也能走得更加顺畅。现在坐轮椅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上街了。

  达智桥胡同

  达智桥胡同位于宣西法源寺文化精华区内,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金井胡同,全长186米,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椒山祠,此地也是“公车上书”旧址。现有130户居民,残疾人16人,低保7人,商户6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达智桥胡同两侧被无照经营摊位和违法建设挤占,胡同东口6家露天烧烤大排档,夏天更是经常营业到凌晨,胡同环境脏乱,人车混杂拥堵,扰民问题突出,居民希望政府改善居住环境。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广安门内街道协调区有关部门完成道路建设、架空线入地、精品胡同修缮等工作,胡同由3米拓宽到7米,并恢复了历史风貌,成为北京首条居住区步行街。

  “绿化箱为胡同增添不少色彩”

  韩宝森今年73岁,是达智桥胡同“土生土长”的老居民。在他记忆中,胡同原本是一条宽阔的商业街,分布着林林总总的商铺。“达智桥1号原来是卖早点的,旁边有卖果子盒的,接着还有裁缝铺、中药铺、理发馆……一路下来有二三十家店。”他介绍,达智桥胡同和里面的几条小胡同相连接,就像“胳膊连着手指”,当时街面宽阔,十轮大卡车也能顺利通过,商业十分繁华。

  后来,随着居民家庭成员增多,大家纷纷在门口搭起小棚,扩建建筑越来越多。当时也无人管理,胡同开始变窄了。

  近些年是胡同变得“最窄”的时候,除了扩建的房子,还挤满了小商铺。每天下午,五六十个摊位密密麻麻分布在胡同两侧,炸丸子的、卖臭豆腐的,各种味道弥漫空气。原先可通过卡车的胡同,变得十分拥堵。有一次,韩宝森的儿子开车经过,短短两百米,却用了半个小时,还经历过剐蹭事故。

  整治之后,胡同换了模样,违建逐步拆除,房屋外立面得到修缮,架空线入地,地面铺上小方砖……一条干净的步行街出现了。

  “现在胡同恢复了我小时候的那个模样。”韩宝森说,胡同里面绿化不足,街巷长为此放置了不少绿化箱,并给居民分发各类种子,为胡同增添不少色彩。

  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市场斜街位于天桥德云社附近,全长300多米,宽度在6米至11米,居民回迁之后,两侧盖起居民楼,底层为商户。

  按照规划,居民楼下保留有公共走廊,但一些底商开始向走廊“扩张”,最终将整条走廊占据,居民难以通行。

  街巷长钱学新说,去年冬天,街道将其作为工作重点,与业主和商户沟通,希望能将公共空间归还。半年多后,违建问题基本解决。除了违建之外,街道还落实“门前三包”,成立居民自治组织,解决商户在门前乱堆乱放的问题。

  “门窗颜色统一,看上去很整洁”

  居民石建国今年66岁,在天桥市场斜街住了三十多年,退休之前,他从事环卫工作,因此对城市环境格外关注。

  石建国家在斜街上,推开窗就能见到街面,一直以来,底商周边脏乱的环境让他很“糟心”。

  “刚来的时候都是平房,环境不是特别好,商户增多后更乱了。”他说,除了售卖蔬菜、水果、馒头的各种商铺,还有“婚托”“洗脚”等业态,比较嘈杂。到了夏天,街上有烧烤摊,酒瓶、垃圾等遍地都是,一晚上无人打扫。为了扩大营业面积,有的底商擅自改造空间,将十平米左右的门前过道据为己有。

  “我对市场斜街有着美好的憧憬,现在经过整治后好多了。”他表示,违规商户已整治完毕,一些居民们不满意的低端业态被疏解走,门窗的颜色也统一了,视觉上更加整洁。现在,他希望街巷内电动车、快递车乱停放的问题也能尽快解决。

  右安后巷

  右安后巷位于西城区白纸坊街道,长186米,宽3米。2017年4月,街道开展了拆除违法建设、封堵开墙打洞、整治游商摊贩等工作。

  为清理“乱巷”,街道、社区和有关部门成立街巷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进网格;由在职社工、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等组建“领洁护园”小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违建拆除后,右安后巷至少腾出3米宽的路面,疏通消防通道,缓解了交通拥堵。此外,社区志愿者自发组建了一支“美巷志愿服务队”,每天两次定期巡查胡同环境,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

  “消防车能进得来,心里踏实了”

  赵瑞玲在右安后巷住了三十多年。她介绍,右安后巷虽然不长也不宽,但环境问题却不少,违建、游商、开墙打洞等乱象让胡同变得越来越窄、又脏又乱。

  “搬来的时候没有这么乱。”她说,后来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租户也开始“占地儿”,让道路越变越窄,最窄的地方仅剩一米,拥堵严重,消防车、救护车都无法经过。有一次附近起火,消防车只能停在远处,由消防员拖着水管进来。

  此外,巷子有各类商户、早点铺等,附近地面总是油乎乎的,饭馆还会排出黑烟。

  去年4月份,街道开始整治工作,取缔了无照经营的商户,街道比以前宽敞了。一些房主将房子收回,人员逐渐变少,服务队还会每天巡逻,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劝导。“多亏街道和服务队做的工作,现在环境好多了。”赵瑞玲说,如果遇上了紧急情况,救护车和消防车也能开进胡同里,让居民心里更踏实。

  前门西河沿街

  前门西河沿街位于大栅栏地区北部,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全长1150米。此处坐落着劝业场、正乙祠、裘盛戎故居等多处文保单位。

  这条街紧邻天安门广场,是东西贯通的市政道路。2012年,政府出资3亿多元,对这条街进行翻修改造,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违规停车、堆物堆料、店外经营以及无证无照经营等问题,乱象比较集中。

  “车辆驶入巷中最多只能停15分钟”

  王天顺是附近的老居民,在他印象中,住户们为了停车“打架”是常有的事。

  这一片属于老居民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家都购入新车,却没有停车位,只能停在胡同里。前门西河沿街全长一千多米,道路两侧一停就是一百多辆车。此外,这条胡同是大栅栏地区唯一一条东西向街道,交通地位重要。然而现实却是,最窄的地方连三轮车都难以通行,若有汽车进来,就要考验车主的“人品”和技术,容易发生剐蹭。

  “都不敢让亲朋好友来,没地儿停车,路也不通。”王天顺介绍,大家都想把车停在家门口,但是空间有限,为此居民常有矛盾。为了抢车位,有的车主把自行车推倒在地,上了锁来“占位”,有的车主会故意划伤别人的汽车,甚至发生斗殴。不光胡同内的居民将车停在胡同里,附近居民的车也会停进来。王天顺就曾因停车问题与人发生过冲突。

  街巷长王俊礼介绍,2012年翻修改造时,相关部门确定了机动车单行禁停方案,但一直以来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之后,他与社区共同组织西河沿街商户及居民代表200余人分两次到南锣鼓巷参观学习,先后3次召开居民、商户代表座谈会,最终协调北京坊地下停车公司,解决了胡同78辆机动车停车问题。并实现单行禁停,驶入的车辆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西河沿街的交通秩序有了根本性改善。

  开展整治工作以来,王俊礼和物业、社区一起,逐户做工作,共清理堆物堆料40余车、“僵尸”非机动车100余辆、“僵尸”机动车2辆。“特别是郭大爷家,他家门前堆放了许多木头,不是用来做饭和取暖,而是烧水用,只因‘用木头烧出来的水要好喝一些’。”王俊礼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终于做通了郭大爷的工作,不再在门前堆放木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