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座雕像,100个故事,在滴水湖畔的中国名家雕塑园,名家名作被放置于公共空间,将艺术之美送到市民身边。
这一没有围墙的户外美术馆不仅让市民游客与经典艺术零距离“链接”,也提升了城市的气质与品位。这些自带“精神流量”的鲜活个体,以文化惠民的获得感,牢牢构筑起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让湖畔雕塑走进人们内心
1993年国庆前夕,一座高9米的铸铜雕像开始矗立于上海外滩,雕像刻画的是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创作者是雕塑家章永浩。2020年,87岁高龄的章永浩又将雕塑作品“对歌”放置在滴水湖畔。开园之时,章永浩站在自己作品前一次次为游客讲解: “这件作品的最佳观赏时间在夕阳西下那刻,少年放学归来,悠然自得地吹奏起欢快的乐曲,与小羊对歌,诗情画意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派幸福美满田园生活的新气象。”
上海雕塑家杨冬白带来了代表作“饮水的熊”,熊与倒影相互连接组合成一座装饰性圆雕,其连接点与滴水湖湖面持平,这一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与自然融合,体现出与美术馆馆藏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现场,雕塑作品“圆梦”成了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2020级学生朱雨的写生临摹对象。“小女孩荡秋千,畅想着未来,背景是绿树成荫的环湖景观带和滴水湖,正符合我眼下的心境。”朱雨认为,湖畔的雕塑为艺术生提供了就近的学习机会。
“当滴水湖畔的雕塑真正走进人们内心,这才发挥出雕塑真正的价值功能。”中国美术馆馆长、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认为,当雕塑矗立在公共空间,只有融入人文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人类的精神,这样的作品才能永存,才能在形式与内容升华后产生出巨大的文化能量。
把艺术之美放进自然景色
雕塑园建设的想法由来已久,临港新片区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进程中,也需要文化的滋养和传承。
2018年底,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艺术委员会成立,这个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艺术家以及临港当地团队共同组成的委员会,围绕“人民形象”这个主题寻找切题的雕塑作品。经过历时20个月的建设,滴水湖畔中国名家雕塑园成为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首个大型公益性文化功能性项目。
此次展出的100件作品中,既有刘开渠、潘鹤、钱绍武、盛杨、曹春生、何鄂、司徒兆光等中国近现代雕塑史上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吴为山、李象群、黎明、杨奇瑞、焦兴涛、孙伟等当代雕塑界代表性艺术家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还包括一批青年艺术家近年来的优秀创作。
多年参与滴水湖周边发展的港城集团滴水湖商旅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是雕塑家们的对接人之一,雕塑落子进程中,令她记忆深刻的是艺术家们对于细节的把控。“室内展览的作品材质及尺寸不一定适合室外,艺委会在充分征询艺术家的基础上,对部分雕塑的材料和尺寸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户外环境,最终与滴水湖优美的自然风光找到了结合点。”
雕塑园将雕塑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放进了自然景色中,极大丰富了滴水湖畔的人文景观,还设有线上导览系统,每件雕塑作品设有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滴水湖畔将迎来景观提升
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挂牌两周年,滴水湖北岛水上乐园正式开放,而一个连接轨道交通16号线临港大道站与“冰雪之星”水上游览项目也有望启动,这些与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景点共同构成滴水湖景区的迷人风景。
而在滴水湖畔绵延2公里的公共空间内,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围绕中国名家雕塑园进行各方面提升,名家雕塑将配上美丽灯光,点亮城市夜空。
更多雕塑作品有望走进新片区的各个空间。临港已从今年征集的496件雕塑作品中选出10件,陆续放置在交通门户、绿地公园、新建项目等城市空间中,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
根据《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片区将创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打造海纳百川、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沿阵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支撑新片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和动力,那就是强大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滋养和支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100件雕塑作品无论从历史角度、文化品牌,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说,都能为滴水湖畔城市景观提供亮丽空间,临港的奋斗者们能从中找到文化的正向引导与认同感。(记者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