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越剧小戏变大戏 《海上光启》首演

  25日,上海如意越剧团首部大型原创越剧《海上光启》在上海市群艺馆星舞台首演,通过治蝗虫、译洋书、种红薯、修历法等故事,回顾徐光启从青年到晚年的主要成就、放眼看世界的创新精神、初心为民本的高尚情怀。

  《海上光启》缘起于2020年上海如意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初心如一》,以回忆形式再现徐光启高光时刻,获得好评。排演过程中,如意越剧团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亲传弟子童丽君萌发将徐光启一生搬上舞台的想法。

  行走在上海,随处可邂逅徐光启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迹,比如光启公园、光启城。但很多人对徐光启的了解还仅仅停留于这些地名和学生时代书本上读到的只鳞片甲。“如果不排演这部戏,对于徐光启,我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周围很多人都是类似情况。”童丽君说。

  从十多分钟小戏扩容到两个多小时大剧并非易事。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如意越剧团排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西厢记》等经典作品,也在金采风指导下复排过越剧金派、陆派代表作《劈山救母》,但《海上光启》这样完全从零开始的原创大戏还是第一次。从剧本创作到落地排练,再到最终呈现,两年多策划筹备,剧团“摸着石头过河”。

  策划排演《海上光启》之初,不少朋友劝童丽君慎重考虑。徐光启在政治、科学、经济等方面都取得极高成就,在短短两个多小时中将这些内容都表现出来,是个难题。他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是中国第一位引进西方技术的科学家,还涉及宏大的历史、政治、科技背景,在舞台上难以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加以表现。

  如何解决思想性、艺术性和故事性之间的矛盾?编剧魏睿、导演吴佳斯找到“轻喜剧”风格,用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徐光启,以“乐观”二字确定《海上光启》基调。《海上光启》四场戏,前三场诙谐幽默,演到治蝗虫、种红薯,场内笑声不断。有前三场喜剧风格的铺垫,第四场的悲剧性显得更加深刻。沈歆雯、笪雪莹等主演都说:“大家很怕排这一场,实在是太压抑、太心痛了,每次排演都哭。”

  《海上光启》是上海越剧院与如意越剧团自2020年签订共建协议以来第一个落地的大项目。对于项目推进,上海越剧院全力支持,越剧界“老法师”陈钧、金良担任唱腔设计指导,为全剧保驾护航。如意越剧团团员说:“有了这样一支高水准专业团队‘加持’,全剧组信心倍增。创作的过程更是一次学习机会。”

  作为纪念徐光启诞辰46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海上光启》将在广泛听取专家、观众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磨提高,争取4月再次演出。未来如意越剧团计划带着《海上光启》走进学校、社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徐光启、了解越剧。(诸葛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0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