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而考古是最有力的“实证”。
日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宋韵考古研究中心,并发布“启航计划”,计划首席专家由唐俊杰领衔,项目设计为“一中心五课题”:“一中心”为“宋韵考古研究中心”,“五课题”为:先秦考古课题组、城市考古课题组、宗教考古课题组、陶瓷考古课题组、科技考古课题组。
“我们将系统深入地挖掘宋韵考古内涵,多点打造宋韵文化重要展示窗口,进一步促进考古成果的活化利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说。
先秦考古,溯源杭州
公元前六世纪以后,中国进入诸子百家思想繁荣的时代。这一阶段,也是城市数量激增、城市功能更复杂、文字和货币广泛使用的时代。杭州先秦时期的考古研究意义在那?
“溯源”是关键。
“我们将重点研究人类与文明起源,开展大杭州地区先秦遗址区域系统调查工作。”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先秦考古课题组组长杨金东说。例如,开展建德、桐庐、临安等地旧石器时代遗存调查;探索杭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开展史前以及商周时期铸铜、石器加工作坊等手工业考古工作,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城市考古,发现杭州
越来越多喜爱探寻城市文脉的市民游客,不再满足于到“网红”地标“打卡”,更热衷于“有文化地轧马路”。
古今重叠,这是杭州的城市特点,也是“城市考古”的难点。可谓,马路下都是“文化”。
众所周知,杭州自五代吴越国建都以来,两浙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杭州城也由此步入一方重镇的行列。延及两宋,钱氏纳土归朝,两浙社会得以平稳过渡进入下一个时代;至宋室南渡,杭州临安府成为南宋都城,城市发展达于鼎盛。
因此,杭州宋代临安城考古成为浙江宋元考古的重大学术课题。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已较全面地了解了南宋临安城皇城、外城墙遗迹的轮廓和保存状况。
站在前人肩膀上仰望星空,我们仍需像前人一样脚踏实地。
城市考古课题组将继续开启“发现杭州”之旅——梳理杭州城市的变迁史,重点发掘研究南宋临安城、吴越国衣锦城、西府城、越国固陵城、严州府城以及余杭、萧山、富阳、桐庐等县城。同时,配合各地千年古城复兴、乡村振兴计划,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情况,制定各古城的保护规划,为古城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依据;有序开展南宋皇城及太庙遗址、新登古城相关考古和研究工作,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相关申遗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宗教考古,寻觅杭州
宗教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东南佛国的杭州,保存着众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这些佛教遗迹和遗物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近年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佛教考古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南北高峰塔遗址、圣果寺遗址、净慈寺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都取得重要发现。
宗教考古课题组将项目目标定位为:建立体系、学科融合、成果应用等。例如,将通过考古学方法全面地认识杭州地区石窟造像和摩崖题刻的开凿和发展演变年代、窟龛布局、题材内容等,归纳总结南方地区宗教建筑的建置布局;将宗教考古与城市考古、建筑考古、数字化考古等结合起来,多视角多维度地探寻宗教考古所承载的文化含义。
陶瓷考古,定位杭州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之前,在“钱塘瓷蕴—密渡桥出土南宋瓷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们一致认为——
南宋是中国单色釉瓷器发展的顶峰,代表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而该遗址出土的瓷器数量多、种类丰富、质量精、档次高,在杭州历年城市遗址考古中非常罕见,在杭州发展史、南宋考古史、陶瓷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考古课题组的“课题”十分清晰——
古窑寻迹。厘清杭州地区古窑址分布情况。包括窑址炉结构、装烧工艺、产品种类等信息;深入挖掘陶瓷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风尚等。
标本数据。全面梳理历史资料,结合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杭州地区及相关陶瓷典型器标本库和数据库。有序开展南宋官窑和其他窑址考古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
陶瓷地位。探索相关陶瓷在国内外文化传播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编制考古发掘报告等。
科技考古,探索杭州
没有古,何来今?
在文物修复界,古陶瓷修复难度非常大,品质要求也很高。而杭州科技考古课题组由所长胡利红担任组长。
未来,科技考古组将立足杭州,利用优势,在文物建筑材料研究方面,借助浙江大学等科研优势,对新登古城、净慈寺遗址、古海塘遗址出土灰浆等建筑材料开展科技分析,以探索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为古建筑复原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继续加强考古现场出土脆弱文物的保护,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在考古现场保护中的应用。在同位素考古研究方面,通过对各遗址、墓葬出土的牙齿、骨骼及炭化植物等遗存的分析测试,重建人类饮食结构,为探讨杭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还原南宋文物遗迹,让历史变得可观、可感,厘清这方水土的来路。”胡利红表示,接下来,杭州考古将充分展现领头雁的担当,通过“启航计划”的实施,实现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多学科综合研究等,高质量高标准地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记者 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