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6年7月9日,由安徽省社科联牵头主办的安徽人文讲坛第一讲《徽商悲喜剧》在合肥市图书馆开讲。16年来,讲坛以200余场精品主场讲座、3600余场分场讲座,为万千听众“端上”精神大餐,滋润着江淮儿女的文化心田。
初衷:让先进文化占领阵地
如何将社会科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让社会公众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让先进文化走进百姓生活,占领思想阵地?这是讲坛举办的初衷。
讲坛聘请学术功底深厚、演讲水平精湛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席教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为背景,以传播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为目的,以满足大众对社科知识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讲述安徽历史文化故事和评析群众关心的时代话题为主要内容,坚持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性、大众性,每月开讲。
2020年6月14日,安徽人文讲坛第168讲《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线网络平台,讲坛开始积极试水“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并逐步全面登录安徽重点网络平台。
从省图书馆报告厅到网络平台,从现场听众到广大网民,变了时光、挪了位置、换了听众的安徽人文讲坛初心不改。《“两山”理论的安徽实践》《〈资本论〉里的王茂荫》《安徽在中共百年中的历史地位》《有一种红叫金寨红》……这一方小小讲坛,始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同这个时代步调一致。
路径:让社会科学走向大众
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安徽人文讲坛始终高举“传播人文知识,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为安徽文化传播与社科成果展现“点燃希望之火”。
讲坛现场,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很多听众都站着听讲座,有的听众干脆席地而坐,有的甚至挤到讲台的前沿,但不管会场如何拥挤,听众们都是神情专注地聆听着。
安徽人文讲坛聘请的讲席教授都是学养深厚的知名专家学者,有的还是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他们从“学术殿堂”走到“大众讲坛”,精心选题、认真备课、生动讲演,与主办方一起把安徽人文讲坛办成了人民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讲坛的讲席教授已经达到150多位,是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的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
安徽医科大学的汪时东是安徽人文讲坛的老听众,他说:“‘安徽人文讲坛’坚持思想性,突出科学性,强调知识性,注重故事性,第一次去听讲,就感觉收获不少,以后会常去听讲的。”
成效:为安徽文化铸造品牌
打开安徽人文讲坛长长的选题一览表,《明清徽商与长三角的兴起》《淮河水文化》《历史学视野下的桐城派》《二十年来安徽重要考古发现》……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相互交织,一个兼容并包的安徽,拂去历史的风尘,在娓娓道来中再次鲜活起来。
在安徽人文讲坛的示范带动下,全省陆续涌现了黄山市“徽州大讲坛”、芜湖市“中江市民大讲堂”、六安市“皋城论坛”、马鞍山市“江东人文讲坛”和铜陵市“铜都讲坛”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人文社科普及讲座。
在此基础上,安徽人文讲坛将继续加强与社科界专家学者的联系,注重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皖讲课。讲坛还将积极“盘活存量”,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社科普及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更优质的内容送到“云端”“网上”,不断加强与城乡基层的联系,广泛开展讲坛下基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