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地于万物,寓博雅于方寸。5月9日,“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福建省文学和艺术联合会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
作为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的特别活动,本次展览共展出赵古泥篆刻126枚,包含赵古泥自用印及为近代诸名家如萧退庵、沈石友、翁同龢等人所刻印,是赵氏存世篆刻作品中最具规模且最成体系的一组作品。此外,开幕仪式当日同步出版的《虞山印宗——赵古泥印存》,为研究赵古泥的篆刻艺术、生平交往,以及虞山印派、印风的形成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也为今人全面认识赵古泥及其风格流变,提供了一份可靠,且相对详实的实物资料。
西泠印社理事、策展人梁章凯在开幕仪式中提到:“我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是对印学史料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尤其是赵古泥这一部分作品属于‘存世精品’,相关的文献资料却较为稀少。”梁章凯表示,赵古泥在中国印学史上是极为重要的标志性人物,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的弟子,赵古泥在传承吴昌硕的神韵和精髓的基础上,开辟了自己的篆刻风格,故而才有“虞山印宗”这一由来。
“本次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既在于研究、弘扬赵古泥精湛的篆刻艺术,更在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秋梅说道。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表示,目前西泠印社在全国印学界领先倡导“大印学”,主张用世界印章史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篆刻。“这和我们原来在传统‘古玺印学’和‘明清篆刻’的立场上看中国篆刻相比,眼光更开阔,可以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印学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赏虞山印风,品古泥古朴苍浑之风雅。活动当日还举行了赵古泥篆刻品鉴会,精选部分赵古泥篆刻精品以及《赵古泥印存》一函四册(钤印本),对赵古泥篆刻艺术进行研究与推广,也让与会者近距离了解和欣赏赵古泥的艺术成就。
篆刻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本次展览及书籍的出版不仅对广大艺术爱好者与专业人士而言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在篆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广和普及方面,也将具有相当的助益,让传统篆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崭新的光芒。(骆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