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一再“升温”,博物馆何以火热?

  原标题:不少场馆“一票难约”

  一再“升温”,博物馆何以火热?

  “来六朝古都南京,总要去六朝博物馆打个卡吧!”刚下飞机,来自深圳的卢晓飞便直奔六朝博物馆。

  暑期旅游热潮中,博物馆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的首选。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南京,目前有注册备案博物馆70座,吸引力巨大,很多热门场馆“一票难约”。记者从南京市博物总馆了解到,今年截至6月25日,总馆辖下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累计接待观众152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25.2%。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了解博物馆为何一再“升温”,才能让博物馆热留下持久的温度。

  打造文化“嘉年华”,博物馆更具“看头”更有“玩头”

  暑期有种打开方式叫“文博之夏”。

  “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研学项目、“宁神探”解谜研学……随着第二十一届南京“文博之夏”启动仪式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举行,暑期的博物馆更增添了许多吸引力。今年“文博之夏”系列活动结合“博物知旅”主题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博览人文风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挖掘和活化全市地域文化资源,共推出103个主题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

  这是我市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南京市博物总馆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总馆辖下文博场馆共举办展览28个,各类活动800多场。

  “六朝博物馆每年都会制作近十个不同类型的文物、文化展览,部分展览还形成了系列化,例如我们连续几年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深度合作,举办年度考古成果展,在展示南京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不断提高公众对考古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说。

  走进7月18日焕新升级后重新开放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可以在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体验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绒花等20个南京特色非遗项目;在“金陵繁会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区”,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老城南市井生活、婚嫁育儿习俗和南京地区传统节俗场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徐丽说:“老南京来到这里,会梦回童年,外地人来到这里,对南京的民俗会有更多了解。”

  博物馆文创堪称文物及其背后厚重历史文化的“推介官”,近年来,南京市各大博物馆通过创新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文创“潮”起来。

  这个暑假,很多来六朝博物馆的人都要带走一根瓦当雪糕或者冰糕。拿着“来自六朝的微笑”,在博物馆里打卡拍照,必定会在朋友圈中收获一堆点赞。

  南博的每个盖章点总是人头攒动。记者从南京博物院了解到,为了给观众带来更优质的打卡体验,南博特地在微信公 众号上制作了一期《一起探索南博积章新玩法》,以攻略形式指导观众如何积章。

  这个暑期,六朝博物馆新增了几十枚“六朝馆”打卡印章、瓦当雪糕和冰糕;南京博物院文创设计部设计制作了上百款富有南博特色的笔记本;南京市博物馆推出珍品收藏明信片9张,内容包含朝天宫内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如大成殿、崇圣殿、棂星门、御碑亭,以及博物馆里的国宝级文物如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等。与文物“隔窗相望”,多少会令游客们意犹未尽,此时,多元化创新的产品便让博物馆愈发有魅力。

  我市各大博物馆还推出不同主题、生动有趣的布展,丰富多彩、活力十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夜游、阅读、文化讲座、探秘等,俨然成为一个集游、观、赏、吃、喝、玩于一体的文化“嘉年华”。这让博物馆各具特色、更具“看头”、更有“玩头”,成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观、寻访、研学……博物馆成暑期“大学校”

  “画一画最爱的展品”“找一找馆中的数学”“谈一谈寻访的感受”……7月8日下午,南京市金陵小学四(4)班的一群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始了暑假期间的一场参观寻访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旷世城垣》展厅,依次认真参观“天地融合 大名之都”“一砖一石 众志成城”“四重城垣 皇都威仪”“战火洗礼 城垣沧桑”“城墙记忆 遗产传承”等展览单元。

  孩子们被馆中重量级的文物“馒头窑”黎川砖窑吸引,它是为明城墙烧制城砖的官窑,是高度超过2米的“大块头”。“南京城墙的城砖是江西‘馒头窑’生产的?”孩子们提出疑问。讲解员告诉大家,南京城墙凝聚了多个省份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配套展示的城砖烧制步骤,也展示了背后劳动人民的高超制砖技艺。

  在南京,像金陵小学这样引导孩子们带着任务走进博物馆寻访、研学的学校越来越多。在老师们看来,对放暑假的孩子们来说,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博物馆建立了馆校合作关系,不仅平时定期到博物馆上课,暑假期间更是鼓励孩子们去参观、探索,感受人类文明的辉煌,同时拓展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我想,这是暑期以来博物馆火爆的重要原因。”二十九中初中部历史老师江小兰说。

  二十九中初中部开设馆校合作课程多年,与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云锦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合作,开设《中国纸文化实践探究》《中国陶瓷器实践探究》《织染“绘”江南》《到博物馆玩去》《和平成长》等。

  “今年学校布置了特色暑假作业《寻访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让同学们去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小兰说,学校还特意附录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各个博物馆名录,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博物馆、纪念馆或非遗项目进行寻访,“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暑假一开始就行动起来,目前了解到,很多学生寻访结束后,已经完成了任务单。像这样的暑假作业无疑更加激发了去博物馆打卡、研学的热浪,也让各大博物馆在这个夏天更加火爆。”

  不仅学校将参观博物馆、展览馆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带孩子走进文博场馆,也几乎成了父母们心照不宣的暑期必备游玩安排之一。“暑假里,在室内逛博物馆没那么热,而且孩子确实可以了解很多知识,开阔眼界。加上现在各博物馆硬件、软件都有很大提升,体验感也不错。”一位学生家长说。

  大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让博物馆热更持久

  根据某短视频社区平台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18—30岁参观者占比近50%。逛博物馆不再是一个旅游时才会出现的选项,而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文化活动。市民游客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古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等怀有旺盛的求知欲。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自觉地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说,博物馆热其实是大众与传统文化的一场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服务中得到身心愉悦,收获文化知识,是我们的最大目的。”宋燕表示,“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由于博物馆热,很多博物馆出现的‘一票难约’的情况。展厅里也出现了只打卡(拍照),不参观,从而造成人流过多较为拥挤等情况。这种现象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忧的是一些真正热爱博物馆,想静心来学习的人受到了干扰。博物馆不是游乐场,我们还是要从专业的、科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物,展现历史。在向内不断做好基本功的同时,向外也要做好传播、宣传工作,引导大众正确地参观博物馆。”

  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博物馆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南京大学历史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博物馆应在不偏离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等特质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

  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博物馆和观众应是双向的互动,除了博物馆方需要在吸引观众和博物馆的特质之间做出平衡,观众也应怀揣一颗求知的心,比如在观展前提前做些功课,这样才能从展览中汲取更多感悟,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度对话。如此,才能让博物馆热留下持久的温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