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开幕,传递对阅读、对文化的热情与敬意
看“书”看“展”邂逅心灵绿洲
“修古籍,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书展上让读者看到这项技艺,有意义。”1976年出生的朱静从事古籍修复15年,是上海图书公司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跟着师父入门,每当一本破损的古籍在自己手中恢复光彩,很有成就感”。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作为世纪·国学馆今年特色项目之一,朱静连续7天在现场修古籍,她的工作台仿佛书海中的一片“绿洲”。“走到这里,心就静了”,对考古、修复感兴趣的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郑静怡停下脚步,细心观察着朱静的每一步操作。
带着这座城市对阅读、对文化的热情和敬意,上海书展和读者一起回来了。在这个市民的阅读嘉年华上,看“书”看“展”,有动有静,更多样的文化需求等着被满足。
在上海的全国性书展
80岁的上海电力大学退休教师李子在服务台询问当日活动安排。“许是看我年纪大,志愿者不仅告诉我可以扫码领读者手册,还专门为我打印了一份。”在中央大厅过道,老先生翻着一叠指引,寻找下一个目的地,肩上背的布袋里装了刚买的3本《咬文嚼字》合集。
“80后”汪琳带着孩子逛书展,她发现,今年场馆里各类指引更多了,逛场馆可以看脚下的地贴,每个活动区门口竖屏滚动播放着当天和之后的活动安排。“场馆布局和往年有些不一样,摸索一番有惊喜。”
“第一届上海书展举办,我女儿还未满周岁,如今女儿已是大学生了,也爱逛书展。”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一早来到会场,对这位资深书业人而言,上海书展是另一个孩子般的存在。
今年上海书展打造“在上海的全国性书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全国能力,在呈现优质沪版图书基础上,引入更多更好的国内精品阅读内容。中央大厅以往的主舞台位置,今年是四川展区,显示主办方对主宾省的最高礼遇。入选“中国好书”月榜的立体书《走近三星堆》是四川少儿出版社的拳头产品,不仅有单个立体场景,书页拆解后,还可拼合为一个巨大的三星堆立体全景。立体的“三星堆”刚在地板上展开就吸引读者聚拢过来。“这次我们带了5套书来”,听工作人员这么介绍,有读者立刻奔向位于全国图书荟萃展区的四川展团销售区域。
传递出创作跨界信号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刚以《雪山大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山东作家杨志军的带领下,上海书展现场,作家、出版人、读者齐声朗诵。书展首日,中国作协“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启动,未来一周,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陆天明《沿途》、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杨志军《雪山大地》、熊育群《金墟》、李凤群《月下》以及小白作品分享会将在书展与读者见面。
作家毕飞宇说,“我是‘攀登计划’的受益者,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对攀登有直接的认识,每一步都要克服自己的体重和懈怠。当攀登有了计划,就有了理想主义色彩,鼓舞和激励我们超越物质性,抵达精神的世界。”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说,从文学出版、文学传播到对外译介,再到文学作品的延伸转化,是“攀登计划”的着力点,“期待通过上海书展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读者中有很强号召力的平台,让好作家、好作品被更多人知晓,得到更有力的传播”。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上海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祥地,上海书展、上海文学的各个活动平台都热诚欢迎全国文学界的朋友登场亮相,和我们一起营造和分享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光彩。”
书展现场,阅文集团将展区布置为电视剧《人世间》场景,吸引不少读者打卡。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造就的收视现象,彰显了文学作为创意母本的源头力量。“阅读跨界区”里,首次参展的上海西嘻影业展示了现实题材《梦中的那片海》等剧作。
“今年上海书展,我们还与尚世影业合作举办‘文学与影视:创作者交流’工作坊,邀请18位作家与12位制片人面对面交流,也是对本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叙事共同体’主题的呼应。在上图东馆举办的‘青年创作者计划’系列沙龙将聚焦青年创作者讲述的当代中国故事。”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蔡欣介绍。
上海书展传递出的创作跨界和文学源头信号,已被业界捕捉。
展数字融合出版精品
今年上海书展序厅首次举办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聚焦数字出版在全国涌现出的新型主体、新型业态、新型消费模式。有读者感慨,在这条数字出版长廊浏览,才知数字出版有这么多丰富形式。
世纪·国学馆里的数字出版馆,集中展示了上海出版主力军近年来在工具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出版三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成果。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珍贵竹简,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曾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不到有这么一批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书展现场,读者可以体验中西书局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开发建设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电子书平台,收录清华简整理报告全部数字文本和原书图像。
2020上海书展首次发布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再度选择在书展发布功能更完善、应用更广泛的2.0版本。作为一款基于传统工具书的创新型互联网数据服务产品,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与学习强国、解放·上观、微信读书、百度百科、掌阅、起点读书等40多个应用展开深度合作,累计为4000多万用户提供超过1亿次知识查检服务,其中海外用户500多万。2.0版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对430多万条工具书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重组,从内容端大幅扩充词条数量;梳理用户行为,应用智能技术,实现查检词条与库藏知识的智能关联,自动识别取词差错并更正推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更好满足不同数字阅读场景下的知识查检需求。
今年书展首次亮相的还有已上线3亿字内容的“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包含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核心整理文献,填补文史哲领域古籍数字资源空白。聚焦减字谱和工尺谱这两种中国古代最常用记谱法的“古谱今译”,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古乐谱较难传承与传播的问题。去识琴、去识字、去识谱,只需滑动屏幕,读者就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认知中国古代记谱法。
阅读成为童年的底色
爱阅读的孩子是上海书展最美妙的风景线,书展也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
时隔两年再度亮相的陈伯吹童书屋以“遇见”为主题,预示着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各项大奖“虚位以待”的椅子充满创意,贝壳造型的座椅立在张开的书本上,远处碧海蓝天,钢笔造型的灯塔耸立,蕴含着“书海拾贝”“照耀童年”的美好寓意。
“今年童书屋现场主打科技融入,比如‘遇见AI一起绘画’互动项目,参观者可以接听来电,与AI语音通话,传达自己想要生成的插画内容和风格,只需几分钟,屏幕上就会生成一幅独特的插画作品。今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插画展上,书展现场生成的这些与读者共创的插图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独特的板块。”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馆长孔祥俊说。
来自英国的《我的爷爷奶奶超级酷》描绘了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溜冰、做瑜伽等画面打破读者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在投影互动墙前,小读者用手指触碰发光装置即可“读”到爷爷奶奶乘着过山车飞驰而下等绘本情节。“这本书当年就是在上海书展首发,获评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绘本。”译者张弘说。
今年上海书展还首次设立“上海好童书”专区展示,第十届“上海好童书”揭晓的30种书目都在其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布置“一平米恐龙展”“一平米科普展”,现场仿真恐龙骨架模型、复刻的恐龙脚印化石等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