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昆山巴城重阳曲会落下帷幕
小镇因昆曲而大雅
水磨雅腔衍百戏,大美巴城舞良宵。10月25日,为期三天的昆山巴城重阳曲会落幕。其间,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枝独秀——昆曲人艺术展”、名家清唱会、古琴雅集、昆北民歌保护传承讲座及演唱等活动轮番“上场”,一场场戏曲盛宴、一段段佳音在大雅巴城回荡着余韵悠长的声响。
“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来巴城了,但我每一次来巴城、来昆山,都心潮澎湃。在这个地方,我可以听到水磨腔的婉转,更重要的是,我亲眼见证了巴城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变成全国昆曲人心目中的圣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发自肺腑地谈道,巴城以热爱、坚持和努力,用昆曲打造文化名片、用文化打造新生活,为推动中国戏剧的复兴和繁荣注入了重要力量。
小镇因昆曲而大雅。600多年前,绰墩山下顾阿瑛的“玉山草堂”里,一大批文人墨客、名工优伶在此浅吟低唱,成就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大雅集之玉山雅集,雅致的昆曲从秀美的阳澄湖边唱至大江南北。400年前,明代巴城人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使昆曲走上舞台,演变为昆剧。
昆山巴城镇古韵悠悠、人杰地灵,从昆腔前身、昆山腔、到昆曲和昆剧,昆曲艺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在这一带完成,文脉历千年而不断。如今,昆曲小镇定期邀请海内外昆曲名家来此教学、研究、演出,每逢重阳曲会,大批昆曲研究学者、昆曲表演艺术家,以及各大昆曲曲社的昆曲爱好者云集巴城,再现当年“玉山雅集”的盛况。
对此,巴城镇党委书记朱叶华说,作为昆曲发源地,巴城持续推进“昆曲小镇”建设,传承发扬昆曲大美,立足昆曲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弘扬,注重特色风貌塑造,传承小镇文脉。一个富有文化魅力、充满蓬勃生机的昆曲小镇正在阳澄湖畔崛起。
因势造物,在巴城,已经集聚了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名人工作室10个,文化名家们集聚开展各类昆曲主题讲座、演出、拍曲等活动。前不久开馆的戏曲百戏博物馆,集齐了全国348个剧种,更是让昆曲文化听得见、看得着。此外,巴城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昆曲长廊”、小桃源湿地文化馆、西浜昆曲学社等多个文化载体提供了昆曲展示的平台,也让巴城成为昆曲体验的绝佳处。
如何让600岁“幽兰”持续绽放,焕发崭新魅力?“一出戏”传承了一代代昆曲人,巴城不断探索昆曲活态化传承,梅花奖得主俞玖林、顾卫英,青年演员王婕妤、钱瑜婷等一批巴城籍昆曲演员通过开办工作室、招聘、派驻等形式,反哺家乡戏曲教育。目前,石牌中心小学校、巴城中心小学校、信义小学均开设小昆班,源源不断输送昆曲后备力量,累计培训昆曲学员超过千人,全国8大昆剧团中的4大昆剧团中活跃着巴城籍演员的身影。古老的昆曲艺术在传承中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注入了现代思维的新鲜血液。
“洋洋乎志在流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3日晚,阳澄湖畔,曲韵悠长、好戏连台。在重阳曲会开幕式上,文艺演出集合老、中、青三代演员阵容,接续传承力量。包括小昆班昆曲表演《草原英雄小姐妹》、朱晞老师古琴表演《流水》、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带来《牡丹亭·游园惊梦》片段、昆曲《长生殿·小宴》片段、原创节目说唱《雅宴》、昆曲《孽海记·下山》片段、巴城小学竹笛合奏表演等,现场氛围一浪高过一浪。当晚,80多名昆曲研究学者、昆曲表演艺术家以及百余位昆曲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究昆曲渊源,研讨昆曲文化。
古琴+昆曲、竹笛+昆曲、舞蹈+昆曲、流行音乐+昆曲……巴城已连续举办八届重阳曲会,无论是展览、演出,还是曲友雅集,在海内外昆曲界和文化领域获得很好的反响。重阳曲会举办至今,不仅仅是昆曲文化的交流活动,更是对自身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传承的检验、审视和交流。
来到“一枝独秀——昆曲人艺术展”,伫立着四根倒竖的毛竹,竹上密密匝匝布满了200多位海内外昆曲人的签名,名为“竹林百贤”,令人眼前一亮。这里展出了戏服、冠冕等110件展品,除《中国昆剧大辞典》手稿原件外,还有张充和、韩世昌、沈传芷等一批昆曲名家的服饰、乐器、字画、信札等物品。
展览发起人、国家一级作家杨守松说,“昆山之路”和“昆曲之路”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其底气所在。“我们希望全方位地展示昆曲人的艺术品位,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昆曲之美’除了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外,还能以物品的方式呈现。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关注昆曲,关注昆曲人的艺术。”
今日的昆山,文化与经济交相辉映,古典与现代交织融合。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成明表示,昆山将以曲为桥,赓续文化自信,传承、探索和发展“昆曲之路”,加大昆曲保护传承力度,精心打造原创大戏,传承和弘扬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昆曲不断焕发出崭新的魅力;以会为媒,持续办好重阳曲会等品牌活动,举办更多“赏心悦事”的戏曲演出,邀请更多词曲名家来到昆山,再现“玉山雅集”胜景;以文润城,加快推动戏曲事业与时代响流同频、与产业发展同兴、与群众生活同步,更好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文化浸润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