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民俗

三尺生绡作戏台 古人这样拍“电影”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这说的不是别的,正是皮影戏。

  白色的幕布上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幕后则是一位位熟练地操纵着人偶剪影的演员。

  “在古时候,皮影戏就是他们的‘电影’。”浙江海宁皮影戏传承人郎章铭出身皮影世家,他说,“简单地说,皮影戏就是一种通过灯光照射,将影子投射到幕布上,由演员在幕后操作皮影做各种动作,从而演绎故事的戏剧形式,这种形式也一直延续至今。”

  皮影戏相传最早起源于汉朝,它将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口技等表演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魅力。由于流传地域广阔,皮影戏形成了不同流派,海宁皮影就是南派的典型代表。

  自南宋兴起、传承至今的海宁皮影戏,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海宁皮影戏在造型上有着重彩绘、少雕镂、单线平涂的特点,保留了南宋时皮影团体——“绘革社”的遗风,在唱腔上,则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

  “一部皮影戏的呈现首先需要创作剧本,有了剧本以后会根据里面的人物设计银偶造型、制作场景,制作完成以后还要进行配音和编排,最后才可以呈现给观众。”郎章铭说,就拿幕后演员来说,分为“上手”和“下手”,需要配合熟练才能将一台皮影戏完美地呈现给观众,“演员从学习到可以上台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去练习。”

  剧团演员正在进行排练。人民网 章勇涛摄

  郎章铭说,现在剧团里有20多人,包括演员、制作以及配音人员,从年龄上看,剧团人员包括老、中、青三代。除了内部传承,他们也在向社会推广皮影戏。“我们在海宁文化馆定时开办公益培训,也在学校开设了相关社团,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郎章铭介绍。

  对于未来,郎章铭很是憧憬,“现在我们办演出,来看的小孩们对皮影戏很着迷,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也希望能为拓宽皮影戏市场出一份力!”(郭扬)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