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民俗

中国陶瓷故事——“秦兵马俑”的烧制

  世界奇迹“秦兵马俑”

  1974年3月的一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下河村一村民,在距离“秦始皇陵”约1500米的村南打井时,意外发现了“秦兵马俑”。当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村民发现的1号坑进行考古发掘,其后几年陆续发现了2号坑和3号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气势磅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09.jpg

  在奴隶制的商代,王公贵族死后盛行残暴的“人殉”,周王朝为“明德保民”而抑制“人殉”,春秋战国之际开始以“陶俑”替代“人俑”来殉葬。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继承王位后不久就开始修建陵寝,时间长达38年。公元前206年,在秦始皇遗体入陵后的第5年,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jpg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中最为著名的一处,是一个由8000余件“陶俑”构成的庞大“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是一个大型的“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再现了秦军势不可挡的气势,充分展现了第一个封建皇帝的雄心。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_1.jpg

  物勒工名,匠从五方来

  秦俑形制巨大,平均身高为1.8米,个个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根据当时“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每个陶俑身上都刻有制作的陶工名。据分析汇总,这些陶工大部分来自官署作坊,署名的有80人;少数来自民间作坊,他们在署名前还要加上“咸阳”等地名,共计4个地方19人。修建秦俑的优秀陶工从全国征集,来自于官署作坊和“咸阳”等地,可谓“匠从五方来”。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_2.jpg

  “兵马俑”的制作

  秦俑的泥料为就地选取的黏土,加上石英砂调和而成,其含铁量高、烧成温度低,在805度至940度之间,吸水率在5%到8%之间。用普通黏土就能烧制出如此巨大的陶俑,且历经2000多年也未损坏,秦代的制陶技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_3.jpg

  秦俑的成型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采用塑模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塑成“俑大型”;第二步在“俑大型”的基础上覆盖一层细泥,再进行加工刻划和加彩;第三步将单独的头、手和躯干组装或套合在一起。

  “兵马俑”的烧制

  “俑大型”制成后进行干燥,再入窑烧成。从近年来发现的秦代咸阳窑址来看,秦窑属于后来被长期采用的“横焰窑”,由土坯砌成,窑床面积比在河北省午汲发现的“战国窑”要大三倍,窑床前高后低,有大约10度的坡度,这样能避免前排的陶俑因先接触火、受热收缩而出现前倾的问题。秦窑窑炉技术的创新,保障了大批大型陶俑的烧制。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_4.png

兵马俑烧制图解

  “兵马俑”的彩绘

  秦俑都是彩色的,但出土时大部分已经脱落,有的刚出土时还颜色鲜艳,但出土后因被迅速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就消尽。秦俑的服色种类很多,以粉绿、朱红、粉紫、天蓝为多,色料均为天然矿物质。在2000多年前,陶工们就能生产和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822093010_5.jpg

跪射俑身后铠甲残存红色颜料 

注:本文已获微信公众 号“佘江涛的江和涛”(ID:gh_c284f104b2d2)授权发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23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