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民俗

昆山:梨园花开新时代 古韵新声向未来

  原标题:一城看百戏 一曲传薪火 一馆藏古今

  昆山:梨园花开新时代 古韵新声向未来

  大幕降下,余音未了。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11月1日,昆山亭林园昆曲博物馆古戏台,伴随着《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京剧名段联唱唱罢,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画上圆满句号。

  戏韵悠长,曲香溢远。从全国现存剧种的逐一展演,到濒危剧种的重点扶持;从戏曲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到戏曲百戏博物馆的盛装开馆,从2018年至2023年,经过五届的积累沉淀,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经成为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一项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一张魅力独具的文化名片,正可谓“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

  昆山犹如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600多年前,著名的“玉山雅集”唱响了水磨昆腔,昆曲自此流传天下。如今,闯出“昆山之路”的昆山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以“敢为人先”的标准,要求自己“奋勇争先”。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表示,昆山坚决扛起“百戏之师”昆曲发源地担当,把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建设戏曲百戏博物馆,作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戏曲百花大展示、大交流、大繁荣提供广阔舞台,再现新时代“玉山雅集”盛景。

  以“节”聚势 一城看遍九州戏

  摊手、投袖、怒指;长靠、短打、翻扑,一文一武,掌声时起。10月10日,以“戏曲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为主题的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再次在昆曲故里——昆山“开嗓”。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自2018年开始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不仅实现了全国348个剧种的“大团圆”,更让一些少数民族剧种、稀有剧种、濒危剧种有了向全国观众亮相展示的舞台:寿阳竹马戏从黄土高原“踩着高跷”走来,西藏夏尔巴玛尼戏越过青藏高原皑皑雪山第一次走出村子,古老的高腔剧种蓝关戏因参演而组建起了队伍……

  从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到“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再到举办“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传习班,5年来,百戏盛典年年有新意。

  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推陈出新,在23天时间里,先后策划推出开幕演出、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生行、旦行)、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等多个活动。汇集了全国23个省区市的40个戏曲院团,演出20场折子戏、6场大戏,涵盖31个剧种,其中既有川剧《死水微澜》、楚剧《茶廉道》、淮剧《太阳花》、锡剧《雪宧绣谱》等现代戏,又有昆剧《牡丹亭·拾画》、龙江剧《荒唐宝玉》、京剧《宝莲灯》等经典传统戏。其中,15位“文华表演奖”获得者、44朵“梅花”齐聚昆山,为全国戏迷端出高质量的“戏曲大餐”。

  “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10月14日晚,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李军梅主演的秦腔《锁麟囊》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极富韵味的秦腔、精美雅致的舞台布景令戏迷赞不绝口。

  “没想到能够在昆山看到家乡戏,听到如此纯正熟悉的乡音,百戏盛典为老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看戏机会。”当粗犷的秦腔响起,在昆山生活的陕西人王文博双眼潮红,鼻翼翕动。

  百戏盛典是戏曲的盛会,更是百姓的节日。众多剧种集中展演,让昆山俨然成为了一座“九州大舞台”。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以来,全国40个戏曲院团奉献了26场精彩演出,现场观看人数超1.5万人次,线上观演人数超7000万人次,五届累计近3亿人次,充分展现了中华戏曲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百花齐放的多彩气象。

  作为百戏盛典的“老朋友”,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鹏见证了百戏盛典一路走来的璀璨历程,“2023年百戏盛典的‘新’在于继前三年对348个剧种的普查之后,今年开始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检验和推动,如果说前三年建立了一片高地,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建立高峰,昆山此举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

  曲终人不散,戏曲合家欢。昆山以“节”聚势,将邀请更多名角、名团来展演,为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展示、大交流、大繁荣提供广阔舞台,让戏曲百花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竞秀芬芳。

  以曲传薪 梨园弦歌永流传

  戏曲,穿越漫长的历史,一路书写着繁花似锦的篇章,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闭幕式上,昆曲博物馆的古戏台上,水袖翻飞、清韵绕梁,来自上海、南京、扬州、昆山等地的年轻的“新秀”们登台亮相,精彩演绎了昆曲《牡丹亭·寻梦》《长生殿·小宴》《扈家庄》、丹剧《八大锤》、锡剧《双推磨》、京剧《霸王别姬》等戏曲名段。

  小演员们摊手投袖、长靠短打,一文一武、一颦一笑间展现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与由业界领军人物、戏曲名家演绎的开幕演出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寓意百戏盛典青春延续、余韵悠长,凸显了戏曲艺术薪火相传、青蓝永续的蓬勃发展之势。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关键在人。10月23日,“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在昆山当代昆剧院梁辰鱼昆曲剧场结业,71名演员汇报表演了昆曲、京剧经典折子戏。

  “天下第一团”是戏剧术语,指仅有一个国有院团的戏曲剧种。据统计,稀有剧种“天下第一团”全国共有121个。开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是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三年”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名家传戏、展演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让独有的戏剧、戏曲文化得以传承、弘扬、转化、创新。

  今年60岁的杨建华,是山西省曲沃县晋韵碗碗腔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团长,此次来昆山参加传习班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战”。“这次在昆山拜师学艺,收获颇丰。”杨建华表示,回去后他将发挥余热,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青年,让曲沃碗碗腔走出山西。

  来自江西省新余市采茶歌舞剧院的青年演员朱佩萱也同样感触颇深,“老师们是将戏揉入了她们的生命中,举手投足都是戏。我们能借此机会相识相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戏以人传,艺在人在。闭幕式上,专门为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旦行)领军人才、中青年英才以及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颁发证书,彰显戏曲文化的薪火传承。

  “百戏盛典对戏曲推广宣传、传承发展地方戏曲是非常有效的载体,能唤起大家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喜爱。”荣获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荣誉,苏州昆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表示,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他也会继续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让戏曲百花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滋养。

  作为“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昆山以“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扛起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担当。2018年以来,昆山已成功举办5届百戏盛典,将各个剧种、院团聚集在昆山,让戏曲人相互携手、抱团发展、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百戏盛典在保护一大批濒危剧种的同时也救活了一大批戏曲院团,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传统戏曲的行列,让戏剧艺术薪火相传。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孙桂香表示,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经过5届的积累、探索和创新,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戏曲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艺术传统和品德风范,争做新时代中国戏剧的守护者、领军人。

  以馆为媒 再现“玉山雅集”盛景

  出将入相,幕起幕落。5年时光,一台大戏。每年,热热闹闹的百戏盛典过后,给昆山留下了什么?

  拥抱戏曲美好未来。因为戏曲,昆山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原乡。透过舞台上的翻飞水袖和一颦一笑,人们似乎窥见了戏曲艺术的希望和美好明天。

  “中国优秀的戏曲文化是扎根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的,遍布于生活中,但戏曲文化不是一两个人可以传承的,如果丢了就遗失了。”92岁的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因百戏盛典第一次来到昆山,内心感触很深。“昆山在自身经济发展后,能以一个县级市身份,主动发起这样一个壮举,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乃至对推动世界戏剧艺术发展,都具有伟大意义。”

  滋养昆曲“再成长”。多年来,借助百戏盛典的“流量”,“昆曲”和“昆山”也随之成为互联网热词,无形中形成一股推动昆曲成长的“倒逼力量”。

  作为 “百戏之祖”发源地,近年来,昆山出台《昆山市培育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实施细则》《昆山市昆曲发展规划(2018—2022)》等多个文件,每年引进昆曲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和补助每人200万元。同时,成立昆山市昆曲发展委员会,组建昆山市昆曲研究院和昆山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系统构建昆曲发展“生态圈”。成立各类昆曲相关群团组织、开展“昆曲四进”,扩大昆曲在民间的传播。百戏盛典期间,昆曲雅韵与百戏诸腔同台,构成了昆山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人文气质。

  新馆亮相,戏曲瑰宝一馆尽藏。昆山巴城镇,袅袅昆音的萌发之地,唐代宫廷乐师黄幡绰曾在正仪东北部的傀儡湖畔生活,其带来的宫廷雅乐成为昆曲的源头之一;元代文人顾阿瑛曾在这里举办玉山雅集,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曲谱成为昆曲萌芽的重要助力;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支持魏良辅改良“昆山腔”,创作了昆曲传奇《浣纱记》,并成功地将其搬上舞台。

  同样的区域,变换了时空。作为今年百戏盛典的重头戏之一,10月11日,位于巴城镇并蒂莲路2号的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之形取“工尺谱”意,打造灵动空间,演绎古今传承,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全面展示348个戏曲剧种以及戏曲发展历程、剧种特色的博物馆,融入戏曲主题收藏、展示、教研、创新等功能,打造成全国各大戏曲剧种的“家”。

  戏曲百戏博物馆一经亮相便冲上热搜,强势出圈,更是吸引过万游客前来参观。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戏曲传承也在这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戏曲百戏博物馆馆长费一鸣表示,每一份珍贵藏品都是给予昆山的“信物”,也是对昆山的信任。博物馆将以馆为媒,用心做好“物”的保护、强化“艺”的传承,努力再现新时代“玉山雅集”盛景。

  千古芳华,如梦似幻;戏曲韵律,历久弥新。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重塑着传统戏曲文化的时代魅力,凝聚起“声声”不息的精神力量,必将有力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