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周玮)“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夜半躺在星空下,听着天上牛郎织女星的故事,应是许多中国人无法忘怀的七夕意境。
在传统文化学者李汉秋看来,七夕节是中国最富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情,折射着中华民族穿越时空的婚恋观。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打破了天人之隔,创造出许多人仙相通、天上人间的优美故事,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甚至形成了民俗节日,显著者就是七夕节。”李汉秋说,银河两岸,一边是牵牛星一边是织女星,古代先民长期把它们作为指向方位的星宿。为什么这两星要隔着银河相望?人们发挥各种想象,神话、传说就诞生了。牛郎和织女之间逐渐被想象成情侣的关系、夫妻的关系,七月七牛郎织女星渡银河踏鹊桥相会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七夕节逐渐被视为中国的情侣节。
有宋词咏唱七夕“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千古爱情的真谛。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能够两千多年传颂不泯,七夕节为什么能够延续两千年而不绝?正如白居易《七夕》诗中所说“银汉秋期万古同”。
“牛郎织女的情感世界,在当今也是有生命力的婚恋观。”李汉秋说,七夕婚恋观强调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从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权势财富,赞扬的是忠诚坚贞而非轻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时情欲,赞赏的是勤劳持家而非好逸浮华。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婚恋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而且与时代精神相融通,是现代人应当继承发扬的。
《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写出唐代人过七夕的盛况。进入21世纪,伴随中华传统节日复兴,七夕节再次被重视起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重新焕发活力。
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张勃认为,大致而言,七夕的节日传统包括牛郎织女传说、乞巧乞美乞智的习俗传统、“小人节”的习俗传统等。除了丰富的传说故事,多样的习俗活动,围绕七夕节还形成了大量诗词歌谣、绘画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石爷庙、织女洞、昆明池、天河山等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景观。
今天如何过七夕?共识是:传统节日只有找到与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才能更好传承发展。
“在农历七月初七及其前后,从事见证和弘扬爱情忠贞、婚姻幸福、家庭和美的活动,乞巧乞美乞智、展示才艺的活动,用特定方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晒衣晒书等活动,就是今天七夕节的规矩。”张勃说。
他建议,“七夕”来临,有一技之长的可以参加才艺比赛,渴望走入婚姻的单身男女不妨参加一次相亲大会,恋爱中的情侣可以手写情书作为礼物,当然也可以去海边去草原去沙漠仰望星空,或者就去甘肃西和、浙江温岭、山东沂源、山西和顺、湖北郧西、广州天河等七夕文化丰富的地方,亲自感受七夕节的地方特色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