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和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安徽共11个项目入选。
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合肥市“包公故事”入选民间文学类,亳州市“西凉掌(亳州晰扬掌)”、阜阳市临泉县“临泉杂技”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安徽省“徽菜烹饪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黄山市休宁县“龙舞(徽州板凳龙)”入选传统舞蹈类,芜湖市南陵县“目连戏(南陵目连戏)”、亳州市谯城区“淮北梆子戏”入选传统戏剧类,宣城市广德市“制扇技艺(王氏制扇)”、安庆市潜山市“陶瓷烧制技艺(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亳州市“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黄山市祁门县“中医诊疗法(祁门蛇伤疗法)”入选传统医药类。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开展生产性、整体性、教育式等保护方式,采取建立传承人档案、搭建传承平台、记录性工程、拓展传习渠道、扩大宣传推介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非遗名录和传承人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到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99项。(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