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三代非遗传承人展示“苏式”生活

  苏工苏作是凝聚江南文化精粹、展现苏州生活的文化符号之一。近日,第十一届江苏书展苏州主展场方志江苏馆把“苏作”请到了中心舞台,邀请60后、70后、80后三代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苏作工艺,从方志典籍中找寻苏作技艺的历史踪迹,从苏作的时代发展中定格历史变迁,让读者感受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骷髅幻戏图》参展过威尼斯双年展,取材于南宋李嵩的名画,题材独特,艺术手法更是突破了传统的刺绣工艺,这是苏绣这门技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拓展及创新。

  活动现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展示了她的作品《清奇古怪民族魂》。这部作品是她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者在橄榄核上雕刻了司徒庙的四棵古柏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其12年的木雕学艺让她在作品中融入木雕题材技法,以解剖橄榄核凝固瞬间的美。

  苏州澄泥石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春生现场介绍了几件砚台作品。蔡春生说,他在看了电影《芳华》后,很想创作一件芳华题材的石雕作品。当时在一堆石材里,选中了一块长条形石,构思的时候比较有新意的,是只雕刻了半柄提琴,这样整个画面得以拉大,并且有了余音回响的空间。作品《荷塘月色》是根据捡到的石材的天然纹理来制作的,荷叶和池水间都有些天然的锈色,这种自然的秋天的况味,是人力很难达到的效果。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牧带着鸟笼来到现场,让观众体味江南的生活气息。苏式方形鸟笼是精巧苏作的典型代表,与北方圆笼在外形结构上的不同,与其所依附的环境空间和建筑家具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青砖黛瓦的江南建筑、简洁细腻的苏式家具滋养了小巧玲珑的苏式方形鸟笼,也是江南文化的实物载体。鸟笼和居所,共同建构了“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7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