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中小学生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之“识非遗、讲非遗—中小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传习”活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苏州相关学校师生、观众,共同见证了中华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璀璨的非遗瑰宝,同时见证了“文化筑梦”青少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化志愿服务精神。
学生们进入非遗展览馆
跟着志愿者姐姐识非遗
学生们与非遗传人一起传习南京剪纸
学生们与非遗传人一起传习秦淮灯彩
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在活动现场合影
此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相关要求,在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中心亲切指导下,由江苏省文化馆主办,江苏省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
活动目的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深入感悟优秀文化,提升精神素养;通过和非遗传承人的互动,文化志愿者的示范,青少年志愿者们利用传习后的知识,在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平台向游客讲授并示范,在志愿服务中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与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心中荡起涟漪,同时通过参与非遗讲授与传习,让文化志愿服务早早根植于青少年的内心。
秉承“活态传承”的发展理念,活动组织参与文化传习的师生一起参观“赏非遗”“炫非遗”主题板块的“苏绣”“景泰蓝制作技艺”“秦淮灯彩”“乐清黄杨木雕”“南京剪纸”“歙砚制作技艺”“南通扎染技艺”“常州留青竹刻”,先后对相关代表性传承人物姚建萍、姚兰、李佩卿、黄月玲、陈柏华、陈梦媛、郑松强、郑天鸿、张方林、张钧、钱胜东、陈飞、焦宝林、焦会茸、徐秉方、陈文静等重量级非遗代表性创作作品进行了观摩、交流、互动、传习。
全国模范教师,任教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赵冬俊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河不只是一条河,它还是一座流动的文化长廊。如群星散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东方文化熠熠生辉。孩子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的过程是传统文化自然生长自信生长的过程。
他说:“孩子们学习非遗,也是在指尖上传承先人的智慧和匠心。当苏绣美美地绣进孩子的童年,当秦淮灯彩高挂在孩子心中…他们便拥有了最接地气的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启蒙。”
(沈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