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三月限定:“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即将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

  三月限定:“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即将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悉,作为中运博“运河非遗”系列的新篇章,3月1日起,“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将与观众见面,用68件(组)展品,带你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解放“铜”的天性,感受熔铜艺术的随机之美!

  铜,作为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之一,历经数千年的锻造熔铸,以青铜器等为代表已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铜是可贵的、理性的;铜也是沉稳的、永恒的。铜的“生命”,在千年间不断流淌、幻化,直到今天依然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活力与新生机。

  朱炳仁先生以传统的非遗技艺融合创新元素创造了神奇的熔铜艺术,给予了铜液能够无拘无束、自由流动的空间,赋予了铜“天性”的解放,开启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此次特展将向公众展现中国大运河沿线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并蓄的独特魅力,讲述有数千年使用史的铜,如何在当代非遗大师的创新下千变万化,造就为一种新的熔铜艺术。

  “铜,赤金也。”自青铜时代起,铜便作为国之重器的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都蕴含着铜强烈的文化内涵。熔铜,生于火,归于水,与水同源;在1083度高温下,炽热的铜液自由流淌,1秒凝固,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展厅以极简环境空间设计搭配超大型熔铜装置,形成极具震撼的视觉效果,重点突出熔铜艺术的自身之美,给观众美与震撼的第一印象。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铜的诗意来自于世间万物,而万物又赋予了铜千姿百态。山林、水泽、鸟兽,皆可由铜所化,天地无限,造化无穷。展厅此部分以熔铜山水《千里江山》开篇,重点打造了“清莲合和”空间,由铜所幻化的荷叶在灯光下波光粼粼,呈现出铜所蕴含的“生命之美”。

  作为“运河三老”之一的朱炳仁先生曾希望可以在大运河上建起一座铜桥,虽然遗憾未能落成,但揭开了大运河申遗序幕。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座大运河申遗的精神之桥和运河文化传承之桥已然横跨两岸。非遗铜艺的“生命”和大运河一样,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依然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活力与新生机。展厅此部分由大型熔铜装置和青花空间组成,重点打造熔铜庚彩艺术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青花系列》空间),让观众能够与艺术品零距离接触,满足当下年轻人看展“打卡”的需求。

  在展厅的空间设计中,策展团队经过不断调整,寻求“取与舍”的平衡,采用极简、现代的设计风格,注重灯光使用,重点突出熔铜艺术作品本身的美感,让观众在沉浸式的空间中感受艺术的纯粹。同时,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也陈列了朱炳仁大师有代表性的铜艺作品,将展览从展厅延伸到整个场馆中,扩大展览传播力。

  “但愿铜就是我,我就是铜!”朱炳仁先生曾在诗中这样写道。作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非遗”系列特展,“大熔景行”不仅展现了属于熔铜艺术的“随机美学”,更展现出熔铜艺术背后所代表的中国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李苏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88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