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如皋市残联让残疾人幸福“可感可及”

出台惠残政策、实施康复救助、解决就业难题……今年以来,如皋市残联坚持民生导向,多点发力,倾心绘就残疾人民生“幸福答卷”。

民生兜底

增强残疾人生活信心

平缓坡道、便利扶手、折叠浴椅……随着一个个定制式、人性化的无障碍生活设施陆续进入如皋市残疾人家庭,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家住如城街道的肢体二级残疾人谢秀兰(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对自家刚完成不久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非常满意。“一个坡道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没事时坐着轮椅兜兜风、晒晒太阳,真好。”谢秀兰感叹道。

在如皋市,不少残疾人家庭和谢秀兰家一样,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重新树立起了生活信心。今年来,如皋市大力推进残疾人民生实事项目,免费实施白内障患者手术401例,对1972名精神残疾人给予用药救助;对752名重度肢体、精神、智力类残疾人实施托养;实施65户残疾人家庭及1个村(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为全市3.9万持证残疾人100%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优化残疾人辅具服务,为964名残疾人适配轮椅等辅具1014件,全市16个辅具共享点免费租借4000多人(次)。

精准康复

奋力托举梦想和希望

今年9岁的残疾儿童梦玲(化名)刚出生时,就被确诊为脑瘫。梦玲的奶奶也身患重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家里雪上加霜。市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梦玲提供免费康复训练,还为他们申请了康复训练救助补贴,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经过近三年的康复治疗,梦玲从第一次坐着轮椅被推进康复中心,到现在不仅可以独自站立,还可以平地独自行走。”梦玲的妈妈说,这来之不易的进步,为整个家庭带来了信心。

一直以来,市残联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以此推动实施全覆盖、全周期、全社会的救助行动。如皋市出台《如皋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有效衔接,充分保障特殊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救助制度方面,实现了年龄、标准、户籍三方面突破,将救助年龄从0-6岁逐步扩展到7-14周岁特殊儿童,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和康复救助全覆盖。今年来,已完成399名0-14周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赋能强技

开创就业创业新天地

近日,在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残疾人申季学正在电脑操作台前忙碌着。这是她在基地上班的第二个年头,如今月平均工资3500元。“虽然下肢残疾,但我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申季学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的途径。今年来,市残联把残疾人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先后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工作,开展低准入门槛普及型培训、用人单位类别化培训以及契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项深度培训,实名制培训残疾人375人;帮扶农村残疾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899人;推进落实按比例就业年审,共审核504家企业安置残疾人1304人;实施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帮扶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就业专项招聘会5场,共有56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

针对部分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市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以庇护服务的形式,为他们就业撑好“保护伞”。目前全市已建成24家“残疾人之家”,在这里,残疾人除了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之外,还能在工作中“疗养”,享受优质服务。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每一项措施,都见证着民生温度;每一项数据,都考量着残疾人群众的幸福程度。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突破,打造残疾人共享社会生活“新标杆”,为残疾人撑起更加幸福美好的一片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