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农村改革的发展脉络,感悟“小岗精神”独特的时代坐标和历史底蕴,积极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径,安徽医科大学“杏林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大包干”发源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以小岗村为探索窗口,用青春视角追溯红色记忆,以青春担当传承小岗精神,将青春热血融入时代变革,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青春力量。
赓续小岗精神,重温改革岁月
实践团队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讲解员的详尽解说下、在多样化的文史资料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沈书记的一件件感人事迹:为村里修建公路、为散户集中盖住宅楼、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村民们三次红手印的挽留······都让成员们为之动容,并深入理解“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内涵。在“当年农家”展区,团队成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当年小岗村的农作生活和这个小村庄不平凡的历史: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土地确权颁证的“红本子”,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实现了小岗百姓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在农家生活展区中,成员们听了凤阳花鼓非遗传人带来的凤阳花鼓戏,在富有特色的歌声中,村民们为小岗村改革欢呼鼓舞的场景仿佛呈现在了眼前。当站在曾经孕育出改革之风的小岗村土地上,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初衷和当下的使命,同学们心潮澎湃又深感责任重大。
聆听小岗故事,对话改革先锋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幸对“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进行了深入采访,进一步了解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变革。岁月不减热情,尽管年逾八旬,严老仍坚持各处宣讲,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严金昌以他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同学们讲述了小岗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繁荣的变迁历程。改革初期,“吃饱饭”是当时农民最朴素而迫切的愿望,长期的物质匮乏和生活困顿激发了农民们对改革的渴望,从而催生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大包干”。正所谓“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小岗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小岗村的过往,严老为改革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而关于小岗村现在的发展,严老表示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向上发展,是小岗村未来的方向,小岗村将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助力小岗发展,感悟改革成就
实践团走入蒸谷米食品企业一线,感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和智能科技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力量。干净整洁的车间里,一道道现代化生产工序分工明确、昼夜不停。“公司以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和敢想敢干的大包干精神为思想源动力,积极引进现代智能设备和技术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和严管控,持续技术创新,以产业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带领同学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激动的说道。近年来,小岗村的农村改革与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电商经济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团队成员来到小岗村健康产业园直播基地,走进“美丽小岗”抖音号直播间,开展助农直播带货。两小时的直播中,实践团的同学们结合产品背景、生长环境、制作过程、味道口感等内容展示了夏黑葡萄、黄桃果干、蒸谷米、御膳麻油等特色产品,并分享了在小岗村实践的切身感受及小岗村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最终累计取得40000+的点赞,2000+浏览量的良好效果。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以青年之责任、青年之担当谱写小岗精神的新时代乐章。
小岗精神起源于改革,又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是改革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文化地标。实践团将进一步把握好、传承好、发扬好小岗精神,全面领会小岗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实质和实践逻辑,为在新时代下讲好小岗故事、赓续小岗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安徽医科大学 文/翟翔、黄子惠、何问之、钱迎迎 图/张子奇、周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