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首页>地方频道>亳州

亲子沟通不阻“爱”

近日,由亳州晚报“成长心语”栏目发起的《亲子沟通不阻“爱”》主题直播公益讲座,在亳州学院附属学校报告厅举行。邀请了亳州市心理学会会员、亳州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咏春老师担任主讲嘉宾,通过“亳州晚报成长心语”视频号全程直播,点赞量近2万个。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情况?”“家长们该怎么表达,孩子才更愿意接受?”“暴力的语言对孩子有哪些影响?”……讲座刚开始,张咏春便通过播放视频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展开了关于亲子沟通的话题。

张咏春以大多数家长都曾遇到过的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情境举例,让一位家长现场模拟说出“你怎么这么马虎?”、“注意,摔倒了活该”等指责性的语言,还有“很好,别怕”、“妈妈保护你”、“很棒,平衡把握得很好”等鼓励性的语言,再由其他家长选择哪种方式的表达听起来更为舒适,在场家长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鼓励性的语言。

“既然大家都认为鼓励式的沟通更能入耳、入心,为何跟孩子讲话的时候,总容易代入自己的情绪呢?”张咏春问道。在听到张咏春老师接连提出的几个关于亲子沟通的问题后,不少家长陷入了沉默。

“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不自觉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对比,本意是希望他能学习别人的优点,孩子却认为我不认可他,总发脾气。聊天就会陷入僵局,以至于孩子现在不愿意跟我们沟通。”互动环节中,一名家长苦恼地表示。

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张咏春答疑道,父母给孩子提建议,无疑是源自对他们的爱,希望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在沟通时,需要了解一些表达技巧,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

张咏春说,亲子沟通有三把钥匙,包括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和提出具体请求。通过了解区分观察的事实与评论的重要性,感受来源于理解和认知以及经验的累计,主动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体会他人的需求,父母可以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避免误解和冲突,让爱在家庭中自由流动。

此外,家长还要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避免主观臆断和打断孩子的发言。要听懂孩子说的表面信息,关注孩子深层次的需求。

讲座最后,张咏春用一首歌《是妈妈是女儿》与家长们分享,每个身份都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体会到为母为父的辛苦和为人子女的压力。只有互相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促进亲子关系。

接下来,“成长心语”家长课堂将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方面大家关心的话题,为更多家庭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如果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疑惑,可以关注“亳州晚报成长心语”或“共青亳州”微信公众号留言,主办方将结合大家的提问、关注的热点,及时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答疑解惑。(记者 李锦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