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心同行,上海文学绘就“千里江山图”
——写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红霞一片海上来,辉映今日盛会开。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今天召开。
距离上一次会员大会,已经过去了六年。在上海市委的领导和中国作协的指导下,上海市作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海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始终唱响主旋律,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绘就了一幅绵延壮丽的文学“千里江山图”。
佳作迭出,辉映浦江之滨
六年来,上海广大作家奋勇争先,至诚书写,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展现作家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
王安忆《五湖四海》以一对普通夫妇的创业史为叙事主线,反映了改革开放大时代下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描绘出一代理想主义者浴血奋斗追寻光明的精神图谱,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建立了深刻的精神联系。马伯庸《大医》把焦点对准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既是写一群被卷入20世纪上半叶动乱时局的医生,也是从医务工作者的视角回望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抗争史和救亡史。2024年热播电视剧《城中之城》脱胎自滕肖澜的同名小说,作品以陆家嘴金融行业为背景,通过对两代金融人价值追寻与情感纠葛的细腻书写,描摹行业鲜为人知的复杂,探讨人性的挣扎与救赎。
六年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和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郜元宝《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张秋生《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幼儿文学奖,马伯庸《大医》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上海作协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作协四大奖项的“大满贯”。
此外,《红日》《上海的早晨》《蹉跎岁月》《长恨歌》《繁花》等作品入选2019年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笔耕不辍和不懈探索。陈尚君独立纂校的《唐五代诗全编》出版,是当代唐诗研究和古籍文献整理的高标巨擘。黄宗英入选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陆梅《万花筒》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潘向黎、三三、龚万莹等荣获郁达夫短篇小说奖,姚鄂梅《旧姑娘》荣获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周嘉宁《浪的景观》荣获第四届《钟山》文学奖,薛舒、程永新、潘向黎等荣获长江文艺双年奖,路内、林棹荣获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潘向黎荣获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匪迦荣获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网络文学奖,黄德海、项静、方岩等荣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滕肖澜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血红、蔡骏、骷髅精灵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等。此外,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赵丽宏诗集《疼痛》获得意大利“蒙塔莱”文学奖等。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作协精心梳理上海的红色遗迹,全情投入到红色文化的书写,推出了15部共计200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白纸红字》《伟大纪念日》等一批颇具影响的红色题材纪实作品,全景式记录中国共产党人建党之初在上海这座伟大红色城市中走过的13年非凡历程。
上海作协还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陆续建立起上海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浦东基地、交通行业基地、奉贤创作基地、乡村题材创作基地、临港新片区创作基地、松江文学院基地等十个现实主义题材文学创作基地,组织作家深入交通运输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G60科创走廊等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一线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创作出《我撷江水、你接晨露》《到奉贤区——遇见新江南》《理想的颜色是海蓝》等一批反映新时代上海发展成就、火热生活、人民情感的优秀作品。
百尺竿头,力攀创作高峰
青年作家生逢伟大时代,拥有超乎想象的创造力,是文学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正在逐渐成为文学事业的主力军。
滕肖澜、任晓雯、走走、蔡骏、那多、血红、周嘉宁、王若虚、张怡微、甫跃辉、小饭、哥舒意、郭爽、林棹、栗鹿等上海青年作家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支劲旅,包文源、俞生辉、陆铭晖等95后作家已经崭露头角;三三、吴清缘、王侃瑜、王占黑、徐畅、余静如等数十位具有相当潜力的90后文学新人茁壮成长;黄德海、张定浩、木叶、方岩、项静等数十位青年评论家成果丰硕、实力强劲。而上海不少青年作家同时涉及多种创作文体,在进行文学原创的同时,也做翻译、写评论,这种现象全国独有,也回应了上海曾经的文学传统和渊源。
六年来,上海作协举办的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长三角青年作家创作大会、青年批评家高峰论坛、青年批评家研讨会,促进了青年作家、青年批评家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新概念作文大赛、文学百校行、“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品读经典大赛等文学赛事等,则将初、高中和大学的文学爱好者引入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天地。上海作协签约作家、上海作协签约网络作家制度,为有创作潜力和创作激情的青年作家提供优质的平台和宝贵的资助,将未来的文学中坚力量持续团结在作协的周围。
六年来,上海作协新吸纳会员351人,会员总人数达1921人,新吸纳网络作协会员232人,网络作协会员总人数达577人,作协会员和网络作协会员总量进一步增长,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8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创作扶持,5部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11人次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部作品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此外还有近百部作品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学扶持项目、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重点创作项目等,推荐16人次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培训活动,为作家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支持。多位符合条件的作家参选中宣部和上海市人才计划,血红、骷髅精灵等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周嘉宁、血红、王占黑、甫跃辉、项静入选上海市第七届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崔欣获上海市出版新人奖。路内入选东方拔尖英才,王若虚、胡笛入选东方青年英才等。
品牌锻造,建设卓越平台
近日,思南读书会举行了11周年特别活动,11年来,思南读书会共举办490期,邀请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11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在内的2000余位嘉宾,现场读者超10万人次,业已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文学阅读品牌,并催生出多个读书会。上海网络文学周、“海上心声”诗歌朗诵会、上海市民诗歌节、憩园讲坛、陕西北路网文讲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这些文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培养群众阅读的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营造城市阅读氛围。
上海写作计划、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海国际诗歌节、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坊等活动邀请数百位国内外知名作家、诗人和台湾青年作家朋友来沪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交流文学、沟通人心、友好交往,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播散到世界各地。
今年即将建成“文化新地标”上海文学馆,完成沪上几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集文献收藏、活动交流、展览展示、公众文化交流为一体,成为实现多种文学活动的新型文化空间。一系列高质量文学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呈现出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学景观,使得上海这片红色的改革开放热土上城市书香氛围更浓,城市文化名片更亮。
作为上海文学品牌的中坚力量,六年间,《收获》杂志在国内主流文学奖项上成果丰硕,2部首发长篇小说分获第十届、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3部首发中短篇小说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还有其他诸多首发作品获国内各大文学奖项。“收获文学榜”成为国内权威的文学榜单。《上海文学》始终坚持城市品质文学刊物的定位,首发作品分别斩获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紫金山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刊发莫言等名家名作,开设陈村、陈冲等作家特色专栏,刊物的品质和影响力始终走在前列。《萌芽》杂志贴近青年,风格新颖活泼,注重挖掘新人新作,同时通过文学专栏的方式提升刊物的品质和内涵,杂志销量稳中有升。《思南文学选刊》《上海文化》等刊物兼顾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持续评介和关注国内优秀文学作品,关注汉语运用的卓越和创新,握好文学评论的方向盘,引导文学评论家关注当下文学现场,切入时代发展课题,成为国内选刊文学和评论刊物的一时之选。《上海市地方志·文学艺术分志·文学卷(1949-2010)》《上海作家》《上海诗人》和“老作家丛书”等编撰出版,以及《上海纪实》电子刊的推出,也为上海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
网文扬帆,驰越蔚蓝深海
上海是网络文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的省市之一,是汇集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最早创设了“签约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创作职称”两大制度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聚集一批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家,拥有了具备强大发布能力的网络文学平台,也逐步形成了蓬勃鲜活、良性运作的网络文学形态。
六年来,上海网络文学逐步突破类型化束缚,深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生活现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观察社会、体察人生。
作为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业多年的专家,匪迦《北斗星辰》是第一部全面展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的纪实小说;《关键路径》聚焦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克服艰难险阻展翅蓝天的过程。群星观测《寄生之子》则是一部以奇异效果回馈现实的科幻小说,展现多种文明交互的图景,看似平常的生活中隐伏着不平常,共同建成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核,入选了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网络小说榜。大姑娘《沪上烟火》使用沪语方言写作,展现了上海弄堂真实的人生百态,登上“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3年度)网络小说榜”。竹正江南《桃李尚荣》讲述主人公从偏远地区失学儿童逐渐成长为人民教师的故事,以小见大折射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变革,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的力量。和晓《上海凡人传》以上海普通人家为切入点,讲述主人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拼搏奋斗故事,折射出过去三十年上海的发展变化和时代变迁。《桃李尚荣》及《上海凡人传》都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
六年来,上海作协还先后承办“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挂牌成立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举办网络文学高级研修班,举办首届上海网络文学周并创设网络文学天马奖,举办“网络文学20年20部佳作评选”“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征文活动等,主动参与网络文学内容建设,引领网络文学创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作协将以新时代文学创作工作为强力抓手,号召广大作家坚持人民立场,坚守文学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奋力攀登彰显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的新时代文学艺术高峰,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