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改革创新这个“牛鼻子”,综合利用标准引领等市场监管工具箱,开展“市监护航·助力发展”集成式组团服务,加快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质量赋能持续推进,指导2个县区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城市名单,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入选全省质量强链优秀成果名单,在全省率先推出“淮质贷”金融产品,72家企业完成质量信用融资3.16亿元,盐化工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被列入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项目,今世缘酒业荣获全省白酒行业首个“亚洲质量卓越奖”,全市质量工作获全省优秀等次。质量基础持续夯实,牵头举办量子时代的测量国际研讨会和测量仪器产业发展交流会,成功承办第二届全省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批筹建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工仪表)、省纸和纸制品质检中心。标准引领工作持续深化,推进标准助力“两新”行动,新制定修订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3项,周恩来纪念馆红色旅游服务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获批立项、全省唯一,金湖水上森林景区旅游服务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激发发展新动能。深化改革激活力,食品安全“三分监管”等两个做法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清单,校园食品安全“接诉即办”机制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项目清单、数量全省第一,入选《淮安改革案例》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提升无照经营及相关无证经营治理精度获评全省监管创新试点。优化服务添动力,推行证照联办联变联销“一件事”服务,13个部门、83个高频事项审批材料精简33%、时限压缩76%,集成度、便利度领跑全省。强化帮扶减压力,出台进一步赋能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20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条措施,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2024年为491户办理“个转企”、创历史新高,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329户,办理轻微违法免罚轻罚案件2361件、金额达8387.97万元。
打造创新好环境。突出高质量创新创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27.84%、28.11%,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90件,淮安商标受理窗口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拓展高水平服务运用,开展“百日行见成效”专项服务活动,辅导787家创新主体发明专利成功获预审备案,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3.22亿元、同比增长28%。实施高标准协同保护,在全国率先以设区市地方性立法形式完成地理标志立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查办案件79件,1起案件获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淮安区入选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名单,率先立法有效破解地标产业发展瓶颈工作入选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