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郝敬春口述历史(下篇)——三大心愿,传承经典

WX20241030-152723.png

郝敬春口述历史(下篇)——三大心愿,传承经典

IMG_20241023_0003.jpg

郝建春(中)在纪念孔子相关活动演出现场。

  【口述历史】

  2018年我60岁退休,今年66岁。人退休了不能没事干,干还得干点有意义的事,为国家做贡献。我退休之后感觉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没有节假日,天天就是琢磨怎么做乐器,怎么发明新的乐器。有时去查找资料,一坐就是一天。

  我现在有三大心愿:

  第一是复原沛筑,发明新筑,创新古筑、传承沛筑文化。

  围绕沛筑的发明创新我每年都有,都有专利申请。我是中国发明协会的会员,每次搞一个发明都报给他们。

  比如,沛筑演奏往往都是用竹尺去击打的,古筝是用拨子拨的,它两个的发音不同,听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沛筑击打可轻可重,可以控制,可以击打出重音。筑通过击,发出的声音音比较亮、透着清脆,也符合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审美需求。所以,我按五声音阶定音法定音,重点放在十三弦沛筑的研究上,十三弦沛筑的音色表现特别优秀。

  沛筑这种乐器,优点就是好听好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职业团体都可以演出。从2012年,为传承沛筑文化,我免费施教,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收过学生的学费,学生学筑期间弦断了,我自己拿钱买新的为学生换上。在我们沛县文化馆搞了一个培训班,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又成立了一个沛筑学习基地。

IMG_20241023_0006.jpg

2015年12月,郝敬春之子郝泽华在北京“潮涌东方”发明音乐会上演奏沛筑。

  冬奥会筹备期间,我们接到消息,说准备邀请1000人在冬奥会开幕式上进行击筑表演,我当时太激动了。于是,我受邀到北京三十五中搞沛筑培训,节目大体排成。虽然因为疫情没有能够继续,但沛筑文化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

  2021年,我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一个沛筑传习基地。通过教大学老师学琴,再让更多的学生来学。一开始,大学生选修的不多,但现在多了,尤其到了2024年,一个筑得有3——4个学生等着练。

  到目前为此,我们的沛筑已经成为县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不仅我儿子现在正在申请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且我的几个弟子在学习、传承沛筑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龚雪老师,在大力推广沛筑文化的同时,坚持沛筑与研旅融合、沛筑形制改良创新、沛筑学校教育传承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徐州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的马亚琼老师,对沛筑非常喜欢,为更好地进行沛筑教学,特地写了一本《沛筑演奏法》,即将出版。

IMG_20241023_0009.jpg

郝敬春(中)在罗马音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历史现场】

  2016年7月,美国纽约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吕皎月,回徐州老家探亲,专门到沛县向郝敬春学习沛筑的演奏。这一年的10月29日,吕皎月个人独奏音乐会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当她用沛筑演奏气势恢宏的《关山月》、婉转悠扬的《女儿情》后,全场观众反响热烈。这是沛筑第一次出现在国外演奏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国古乐器——沛筑。

  以筑为媒,探寻民族乐器的复兴之路

  计划十年,推动成立失传乐器博物馆

IMG_20241023_0010.jpg

沛筑小演员在沛县歌风台上为中央电视台拍摄《魅力故乡》节目演出。

  【口述历史】

  第二个心愿是,计划10年时间推动成立中国失传乐器复原博物馆。

  我手头做的就是一件古代的瑟复制品。瑟这样的乐器周朝就有,唐朝时宫廷乐队还有它,然而失传已久。

  比如筑,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刘邦返回沛县在歌风台上击筑唱《大风歌》之后,因沛县是刘邦故乡,当过“沛公”,所以就把“沛公”所击的筑叫沛筑。接近1000年的时间里,都叫沛筑。宋代之后,基本上就从宫廷里面流向民间了,就隐退了。然而,虽经岁月流变,沛筑演变为轧筝、扬琴等乐器,还有挫琴这都是。它们的祖先都是筑。

  挫琴类似小提琴,是可以扛在肩膀上演奏的。在《清序通考》这本书里面有记载,尺寸、演奏法都有。我就根据书上的记载,把挫琴复原出来了。

  在《明物大典》这本书上,筑有了记载,只不过形状有所改变。汉代的筑上面都有一个细径,到了明代就成了一个长方箱。在清代,筑就跟挫琴一样。民国时期也有挫琴。有一个赵彩云老先生,他就是挫琴的传承人。他不光会拉,还能自弹自唱,还出了一本书。他的孙子后来也出了一本介绍挫琴的书。2023年,我把清代的挫琴复原出来,在北京科技展上展出。

  我们现在在处于一个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不但有五弦筑、十三弦筑,还有九十九根弦筑。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果能够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失传乐器复原出来,就可以建一个博物馆或者体验馆,系统地展示,让我们的后人能够直观已经失传的乐器,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

d4679e902db5c8b4164f5b4db73a075.jpg

沛县博物馆大厅壁画上,乐工演奏沛筑的形象呼之欲出,象征着古筑的源远流长。

  【历史现场】

  在郝敬春6个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一台古瑟已经打板成形。古瑟的两头,充满汉文化元素的图案已经描画。台灯下,郝敬春熟练地拿起木锤和刻刀,一刀一刀地进行崭刻起来。在他身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排排基本复制完工的古筑。轻轻击打,金戈之声碎了一地。

  郝敬春说:这是一台唐朝的古瑟,与周朝的瑟还不一样。周朝的瑟我用周朝的图案,唐朝的瑟我用唐朝的图案。我现在复原的二十五弦瑟,就是按照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尺寸样式做的,样式一点都不差,我按照样式去雕刻。

  低吟浅唱,人生每个阶段都应该有梦想

  心怀壮志,研制中国特色的大低音器乐

0S8A2055.JPG

郝敬春在“长者故事”口述历史现场。

  【口述历史】

  第三个心愿:我现在正在带着学生进行研究、复制,要研制出能够体现中国民族艺术的大低音器乐。

  我们现在的民族乐队演奏的乐器,有一半都是西洋乐器,尤其是能够表现大低音的乐器,无非是大提琴或者大贝斯,都是西洋的。中国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周恩来总理曾关心中国民族大低音器乐的研制,要求把大低音器乐研究出来。

  1980年我刚毕业的时候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乐队就用一个二胡去拉低音。后来,上海民族乐器厂进行改革,出了“大二胡”乐器,模仿大提琴音,结果没有进行下去。我在剧团拉小提琴、大提琴,就感觉不能没有能够表现大低音的民族乐器。

  我是中国民族器乐协会和中国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委员会的理事,经常参加乐器改革方面的讨论、交流。大家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研制出中国特色的大低音器乐。目前,我已经初步设计好能够表现大低音乐器的图纸,还在完善。希望能够用中国元素来表现,而演奏方法可以借鉴大提琴。我曾经到意大利专门了解大提琴、小提琴的制作情况,参观他们的博物馆,对大低音乐器的制作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想中国特色的大低音乐器的研制还是要从古筑入手,古筑有弹、有拉,并且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在表现大低音这一块,古筑是有优势的。我计划明年把汉唐的古筑复制出来,后年我就着手研究中国特色的大低音乐器。

  身处伟大复兴新时代,我们怎么不能完成这个事呢,我想一定要完成它。

0S8A2502.JPG

郝敬春在用沛筑演奏《渔舟唱晚》。

  【历史现场】

  10月17日对郝敬春访谈时,室外正是秋雨绵绵。小院中的石榴树苍虬有力,宽大的芭蕉树叶舒展如新。看郝敬春刻画古筑、弹奏古筑,听郝建春吐露心声、畅谈梦想,眼前郝建春仿佛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激情四射而又浪漫坚强。

  郝敬春说:我现在虽然66岁了,再干10年不成问题,这10年当中我一定把这些都实现。我还想策划搞一场汉唐音乐会,把中国民族乐器汇聚一台,演奏我们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