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首页>地方频道>宿州

蓄“源头活水” 育时代新人

“我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中,从点滴做起,立志为国家和社会贡献青春力量。”“重读《雷锋日记》,心灵再次得到滋养,我将继续学习雷锋的做法,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近日,传承雷锋精神读书分享活动在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举行。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汲取前行力量。这是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突出“五育”融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着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牢政治引领“方向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强化政治引领,思政课才能充分激发育人活力,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条红线。学院坚持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学好医学专业知识,锤炼救死扶伤真本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新学期伊始,学院党委书记解福来带头上好“开学第一课”,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学院健全完善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听课讲课、联系思政课教师,举行思政课程建设座谈会,形成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育人合力。

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是推动思政课由“小”变“大”“走新”“走心”的不二选择。去年12月3日,学院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旨在利用校外资源拓展育人实践路径,提升思政课引领力。一直以来,学院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思政课内容形式,一方面把教室设在展馆、园区、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大学生化身“老师”来讲思政课,充分激发他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连续3年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过程参加。参赛选手结合身边的改革发展变化,与同学们分享所思所感所悟。“通过上好‘自己的思政课’,我更加坚定了奉献小我、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信念。”获奖学生于正雪说。“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是我院创新思政育人形式的重要举措。我们会继续完善机制、丰富内容,全面提升比赛水平,让更多青年学子从中提升理论素养、强化责任担当。”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精神 薪火相传—与时代楷模面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弘扬中国精神”教学案例》入选省属高校五年来优秀教学案例,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学“大比武”,用好“云端课堂”扩展育人渠道,组建师生理论宣讲团队送理论进基层……学院紧贴时代、尊重规律,坚持“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贯通,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衔接,开展思政教育,达到有“知”有味、“金课”频出的效果。

造就德才兼备“大先生”

思政课能否鲜活生动,给予青年信心力量,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院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要求,从实践能力、育人成效、学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与此同时,学院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专题培训、实地考察、实践研修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不枯燥、有意思,让人有感触、有收获。”随着一大批优秀思政教师和案例的脱颖而出,思政课由此“活”起来、实起来,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共情。

“通过思政课学习,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学院学生吕康路遇老人突发疾病,急忙挺身上前,成功救助老人。事后,他表示,学院思政育人有温度,教师以身作则有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024年度,学院有2名学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立志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此外,学院积极动员学生注册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运用所学医学知识,用心用情服务社会、帮扶他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