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金华市统筹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助力“双减”

2021年,金华被确定为浙江省“双减”工作唯一试点市。我市校内狠抓课堂改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探索分类管理,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为全国推进“双减”工作提供鲜活的金华经验。

减量如何不减质?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金华这道加法做得怎么样?今年年初,我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并成为第17协同组组长单位。其基础正是近年来不断探索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在“减”出来的空间里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一减一加,改革效果倍增,素质教育更进一步。

尴尬:科学只是一门副科?

每周三下午托管时间,市区江滨小学五年级学生邵启泰都会参加学校的“三点半科学课堂”。这个学期,他已经在这里学习了手摇发电机、三球仪、重力小车等的制作,并通过光的魔法、奇妙皮影戏等有趣的方式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科学知识。

在江滨小学,科学课变换着各种不同形式。除常规课程之外,浙师大物电学院的教授、博士团队也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展包括天文、地理、光电科学等知识的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

同样是科学教育,市区湖海塘小学和国家海洋博物馆合作,在校园内建起一个海洋馆,让孩子们能近距离地观察鲨鱼、水母、小丑鱼等海洋生物,并开出了贯穿每个年级、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海洋课程。

科学课还可以这样上?放在几年前,很多人都想不到。

高中生家长刘霞至今记得儿子小学时做科学作业的场景:老师发一本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每课每章的知识点,“要求熟背、填空、默写,这些知识点就是考试点”。

“受师资构成、教学理念等各方面的局限,以前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其他科目老师兼科学老师的班级,科学教育大多局限于课本,以记背为主,缺少实践,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小学科学名师滕俊玲已从教19年,如何创新小学科学课堂样态、探索科学教学新境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专有学时和课时紧张导致各种项目式、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目标难以落实;科学教师师资紧缺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评价方式单一,以是否掌握科学静态知识为主;社会科学教育资源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科学教育计划,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教学设计等……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一度让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科学只是一门副科”。

探索:“大科学教育”助力“双减”

难题怎么解?2021年以来,我市结合本地“双减”实际,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式变革、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开出一张“大科学教育”的方子。

各校挖掘省、市特色科学资源,按照“一校一品”开发跨学科、项目化的优秀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在提档升级原有普通实验室、探究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一间多能”创新科教空间建设,目前全市建有新型教学空间的学校已有549所。推进“标准化+常态化”实验技能操作,全市科学教师实验说课及实验技能大赛、自制教具评审活动、中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主题活动轮番开展。实施“全覆盖+英才制”教师层级培养,迭代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市域科学教师同步参与浙师大职后卓越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创新“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改革制度,将中小学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纳入科学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引导学校重视探究实践教学,健全“失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验“耐挫”能力。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之外,我市聚焦协同育人,搭建‘科学+’学校联盟,利用社会科学资源全力构建‘家校社’全域化育人场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睿希介绍,2021年10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金华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推行“县级教育部门确定目录、中小学校集体研究点单”模式,积极引导校外优质资源入校参与课后服务,作为学校科学教育补充。目前已有115家四星级以上科技类培训机构常驻校园,共开设科学教育课后服务课程380余门,成立科技类社团、兴趣小组1000余个。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学后校内托管服务“三心”工程获得教育部肯定。

此外,利用我市院士之乡和物理学家群落优势,全市678所中小学聘任科学副校长;融合科学家校友情怀,由金华籍科学家助力建设黄文虎少年科技馆、量子科技实验室、龙芯飞凤书院等科创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打造八婺校外科学地图178个精品点位,通过校校联合、馆校协作、校地合作等模式“引进来”“走出去”。

“近年来,我市不断通过特色示范基地点位建设、举办多元科技赛事等方式推进创新人才选育,近两年已为国家集训队输送160多名创新人才。”李睿希表示。

目标:5年打造科学教育金华品牌

11月26—29日,为期4天的“金华市中小学科学英才教育教师发展行动”举行,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大学教授、奥赛金牌教练、教学名师、中小学特级正高级教师等齐聚金华。11月30日,2024浙江省首届青少年科普运动会暨高校科普助力“科学教育加法”大型公益科普展演活动也在我市举行,吸引了全省60余所学校1500余名学生。

这些都是《金华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8年)》的落地项目。

今年5月发布的《行动方案》,明确深入实施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科学教育人才优化、科学教育空间拓展、科技创新人才选育、科学教育示范载体培育、“大科学教育”协同等六大行动18项具体举措,目标是通过3至5年建设,形成全区域具有科技氛围、崇尚科学家精神、多元稳定协同机制、具有金华辨识度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为此,我市开启全要素保障模式。《行动方案》明确14家部门和在金高校责任清单,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全面支持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活动、英才教育师资培养等11个重点项目,统筹专项资金保障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是关键。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的动力,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市教育局会同编办、人社等部门创新建立了编制“周转池”制度,向重点区域及学科精准调控,对前沿科技人才设立引进绿色通道,向重点学科、偏远区域进行倾斜。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调剂585个编制,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此外,推进共建共享资源,互利共赢发展。借助浙师大科学教育资源在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技能操作、教师层级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借助部门、金华籍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校外科学教育机构等资源全链条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育,构建“家校社”多维度育人场景;借助“科普助力山区县”系列活动,实现科教资源城乡全覆盖,系统性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专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晓:金华历来重视科学教育,拥有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近年来大胆创新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打造出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

从目前来看,金华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上的整体设计非常全面细致。但设计是第一步,扎实落地是第二步也是关键一步。在后续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每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一一细化推进,如英才教育教师的考核、进出机制,如何落实到学校、激发老师的动力等。

教育教学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整体推进过程中,离不开研究引领,也重在扎根教育实际,不能仅凭经验和感觉,要用开放的视角,在更多协同交流和实践中去落地。如果如今的设计能扎实落实到位,金华的科学教育改革会再前进一大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