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含山:产业“焕新”激活发展动能

  原标题:产业“焕新”激活发展动能

  ——含山县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走进位于含山经开区的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海立”)生产车间,数百台机器人手臂同时作业,智能化的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单个作业单元内,一台机器人手臂灵活旋转,夹取铸造部件,精准摆放在设定位置。数十秒后,另一台机器人手臂取出加工完的部件产品,进行下料作业。短短1分钟左右,两台机器人手臂就“协力”完成了3件产品的加工作业……这是安徽海立缸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幕。

  “从毛坯到成品铸造的每一个环节,现在都是机器人手臂唱‘主角’。”安徽海立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勇说,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已经建成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翻倍,人力成本减少了一半,“虽然自动化生产线一次性投入高,不过从长远来看,效益非常可观”。

  在生产车间的另一端,负责成品加工的桁架机器人手臂生产线更引人注目,5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每条生产线只需1名技术工人看护设备的运转。“原来1条生产线至少需要5名工人同时加工作业。”刘勇说。

  从产品加工环节,到车间物流运输,安徽海立一直走在自动化改造的前沿。“每个物料都有‘身份码’,便于智能化操作。”刘勇指着正在运行的自动导引车说,自动导引车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车间柔性化生产、无人化搬运,还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物料库存实时更新,有效提高了精益生产管理水平。

  铸造业对于装备制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被称为工业的“底座”之一。在含山经开区深耕发展十多年的安徽海立,是行业领先的白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冷暖关联产品研发制造商。近年来,安徽海立追求技术进步,发力“绿色铸造,精心铸就”,拥有“冷暖关联及核心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板块。目前,企业年产铸件达10万吨、年产机加工零部件1.1亿件、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远销14个国家,出口量连年增长。

  “车间共有100余台六轴关节机器人手臂、200余台桁架机器人手臂实时运行,通过与加工设备单元的磨合,目前全厂自动化生产覆盖率已超过80%。”刘勇介绍,企业正在深入推进产业升级,结合生产需求和产品研发等情况,继续加大技改投入。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大规模应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能的同时,企业的产品工艺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研发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前沿,持续推动技术工艺迭代升级。”安徽海立相关负责人顾耀春介绍,近年来,企业平均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新能源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突破进步,实现更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

  利用智能制造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是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钥匙”。

  区别于传统的黏土砂铸造工艺,安徽福茂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升级运用自硬砂铸造工艺,可从事智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本体部件以及相关机械部件等铸造。走进车间内,一排排自动化设备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联调联试和试生产,为产品量产做最后的准备。

  “从车间的建设布局,到铸造设备的引进安装,再到未来的发展定位,我们都把绿色化、智能化放在首位来考虑。”公司负责人王茂军信心满满地说,公司建立了一条从浇铸、转运到喷漆、装配等全流程智能化树脂砂生产流水线,且每个作业区都相对独立,既能保证机器高效有序运转,也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安全环保。

  从产品到工艺,从生产到管理,在含山经开区,一个个制造类企业抢抓数字经济风口,智能生产、绿色转型竞相涌现,源源不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智能引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