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王丽娜
“我今天摘的茶,4斤9两,卖了300多元!”3月14日下午,在天台县雷峰茶叶市场,刚采完茶的张家庄村村民何女士兴奋地展示刚拿到的现金。
当天,雷峰茶叶市场热闹非常,不少从周边赶来的茶商早早在此定点收购鲜叶,前来卖茶的茶农肩挑背扛、手提竹篮,络绎不绝。观形、论价、称茶、记账、付款……茶商们动作熟练,原本空空的网袋逐渐被新鲜茶叶装满。
“雷峰的茶叶最早开采,我在采茶第一天就到这里收茶了,最贵的时候,收购价达到125元每斤。”从三州乡驱车前来收购的茶商说,鲜叶价格的高低,与当天的天气息息相关。
在不远处的茶丰村,海拔600米处的茶园仍被团团雾气所笼罩,隐约可见层层叠叠的茶树与柿子树。绵绵细雨里,茶芽争相舒展叶片,百余位茶农身穿雨衣,在茶垄间忙碌采摘,绘就了一幅朦胧的山水“春收图”。
“摘完回来啦?”“今天价格怎么样?”“昨天卖了多少?”通往茶园的小路上,茶丰村茶叶合作社负责人王继湾不时遇到茶农,他一边走,一边同茶农聊起当天的收茶行情。
说起茶丰村的茶,就不得不提“红朱柿”。茶丰村种植红朱柿已有300余年历史,全村共有红朱柿2000余亩。为高效利用山地资源,茶丰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探索茶柿混交种植新模式,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现已发展茶柿混交林1500余亩。
“这样不仅不影响茶叶和红朱柿的生长,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帮助茶树保温,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王继湾一把抓起茶树下的柿子树叶,“现在村里有150户茶农在山上采摘,基本上每天有400多斤的鲜叶。”
春季收获的茶叶与秋季收获的甜柿,在这里,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互补,也助力茶农开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的共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