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公布2024年度“科技创新鼎”名单,龙湾区名列其中,成为温州市唯一一个连续三年“问鼎”的县(市、区)。
常说“创业易,守成难”,更别说不断超越自我,三攀高峰,这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至今只有6个地方做到了,龙湾是其中之一。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2023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温州高新区连续6年在全国排名位次前移,并首次迈入全国前40%。其创业服务中心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八连优,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七、连续五年全市第一,拥有顶尖领军人才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高能级平台集群
锻造科创源头
聚焦科技创新主体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兴起,科创型企业持续涌现,是龙湾科创发展持久力的源泉。
龙湾区罗东北街附近,早先属于“制造洼地”,更遑论积聚科创企业。但2020年6月,中国眼谷正式开园,高科技院企迅速从五湖四海纷至沓来。
截至2024年6月,中国眼谷已注册企业221家、合作上市头部企业70余家,建立上市企业联合研究院35家、引入投资机构81家,一个集科创、转化、生产、会展、科普于一体的科创平台已然成型。
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去年揭牌,这样的高能级科创平台,龙湾还有15个,他们为龙湾科技创新指数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据2022年数据,全市2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中,龙湾区有5家机构创新指数名列前十。
平台为何会选择龙湾?这与龙湾区多年来高度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量投入科创主体和政策倾斜密不可分。据了解,龙湾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2023年,龙湾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攀升至3.88%,位列全省第八,连续四年位列全市榜首。
高素质人才汇聚
积蓄科创动力
科创主体的齐聚,就好像在龙湾种下一片“金梧桐”,吸引大量人才近悦远来。中国眼谷吸引了20余位顶尖人才入驻创业,国科温州研究院460多位员工中,75%拥有博士学位……
而在平台之外,龙湾更是深谙“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者愈匮”的道理,坚持“人才强区”首位战略,用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人才创业。
去年4月,由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筹建的温州首家晶圆厂正式签约落户龙湾,总投资约7.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60亩。公司总经理高安明2018年取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2020年从海外回来,和两名合伙人一起到龙湾创办公司。据介绍,公司创立以来,多位核心人员的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龙湾都主动解决了,公司办公场所和芯片测试间还享受了3年免租金。
短短四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今年6月,公司获得射频前端赛道国内最大单轮10亿元的融资,正式成为中国移动体系重注的首家滤波器企业,也是浙江省、温州市国资平台共同布局支持的滤波器企业。
过去的一年,龙湾在顶尖、高端和本土“抢人大战”上取得不错“战绩”: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4人,新增全职到岗国省级领军人才10人,成功申报国家级“万人计划”11人,新增大学生15215人、硕士428人、博士48人,新增工匠人才8852人、高技能人才3682人,超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并实现连续三年增长。
高科技成果厚积
静待瓜熟蒂落
平台完备、人才齐聚,多年“厚积”下来,后续效应日渐显现。2023年,龙湾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转化100万元以上科研成果33项。而就在不久前,国科温州研究院集中签约4个产业化及校地合作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获得融资2320万元,项目总估值达2.8亿元。
据国科温州研究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石长灿介绍,研究院截至2024年6月已有科技成果近60多项,其中29个项目进入产业化研究阶段,工艺流程完善,性能稳定可靠,可实现技术转移和转化。
这还只是一个高能级平台的成果。
通过大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龙湾区在产业研用上更趋融合。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龙湾区还组建了12支科技轻骑队深入走访企业,开展助企服务1285家次,征集企业需求876项,化解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问题529个,促成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等合作项目78个。
勤耕不辍,收获自至。持续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赛道,龙湾正在静待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