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二手房交易量创44个月来新高

  上海浦东新杨思一个以高品质装修为卖点的楼盘最近成功“出圈”,3月底售楼处开放以来,单日最高客流破千组,清明假期也成为看房热门地。

  新盘热度高,离不开地段优势和品牌营销,背后更有市场趋势渐渐显现。今年3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2.69万套,月度成交套数创2021年8月以来最高。

  记者从上海市住建委获悉,今年9月起,上海将施行新版住宅套内质量验收标准,落实“好房子”建设要求,引导房企打造更高品质住宅,有望进一步带动市场需求。

  当前行情映照真实供需格局

  清明小长假,新杨思这一楼盘项目销售员小蔡和同事忙得连轴转,“不少人趁着认购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赶来体验,沙盘和样板房要挤着看”。这些客户大多来自三林、张江和金桥等地,共同诉求便是换一套面积更大的新房。这个楼盘首期推出的120平方米、140平方米两类房源,刚好满足改善性需求。

  新房销售情况是衡量楼市热度的关键指标之一。良好的新房销售态势,不仅能激活设计、建材、施工、家装、家电等一整条房地产开发产业链,还事关所在区域的配套能级。

  值得注意的是,新房市场的“日光盘”在全市多点开花。今年3月份开盘的29个楼盘,近半数认购率超过100%,约7个“日光”。令人意外的是,像宝山大场中环置地中心望云、浦东唐镇开云湖璟华庭、宝山杨行四季隐秀、浦东曹路象屿联发金海汀云台,地段优势不突出,房源却在开盘首日几乎全部卖出。

  在新房市场,中高端项目依然颇受欢迎。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表示,3月份全市新房成交面积的前五名中,有3个项目单价超11万元/平方米,带动新房交易价格环比上涨14.9%。本月,上海继续保持中高端项目的供应力度,最新入市的5个楼盘中,有4个单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其中就包括该新杨思楼盘。

  购房者关心“小阳春”究竟能否持续?市场普遍察觉到,当前行情更能映照真实供需格局。距离上轮上海楼市新政执行已有半年时间,如今的楼市不受新政直接刺激,也无重大节假日影响,交易节奏恰好表明市场情绪升温,购房者预期和信心不断复苏。

  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副主任阮骏麒表示,目前,“沪九条”“沪七条”政策效应仍处于释放阶段,楼市行情有望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回稳向好态势,行情将保持在当前水平。

  倒逼成本博弈转向品质竞争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就能发现,新杨思楼盘的火爆早有迹象。

  楼盘所在地块于去年11月出让,以40.37%的溢价率创三年来新高,并成为首个触发上海“双高双竞”土拍规则的地块。

  “双高双竞”土拍规则从2024年9月开始执行,是指两轮竞价、两轮竞高品质建设标准,意在从土地源头引导住宅品质提升。如今,当新杨思地块住宅设计方案化作样板房和沙盘摆在人们面前,“顶配”高品质指标如何呈现,自然吸引人们的注意,楼盘火爆也就不足为奇。

  从长远来看,提升住宅品质需要贯穿整个开发全生命周期。3月31日,住建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正式为“好房子”定下新标准。上海市住建委加码跟进,将于9月1日起执行新版《住宅工程套内质量验收标准》,其中包括新增对精装修住宅套内空间尺寸的测量要求。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质量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海小区业主反映的新房质量问题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外墙渗漏、内墙质量、地下停车库、室内地面、门窗以及给排水与燃气等方面,其中外墙渗漏较为突出。

  新规以问题为导向,较此前更为细化。如,针对工程质量投诉较为集中的外墙、外窗渗漏等问题,提出细致的验收要求;新增淋水试验和红外热像法等检测要求,增加室内环境污染物报告、全装修住宅设置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的检查要求,增加预埋件、柜体、家具等其他细部验收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验收标准中原先的“弱电工程”一章改为“智能建筑”,增加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验收要求。集成式厨房、低温热水、新风系统等新兴装修元素,验收标准也给出明确定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好房子”新标准,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洗牌和市场分化,倒逼房企从成本博弈转向品质竞争,构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进而带动市场改善性需求。

  开发商早已开“卷”产品力

  记者走访发现,“好房子”所具备的舒适、绿色、智慧等特色元素已然在楼市中初露端倪。

  住宅新国标最吸引人的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记者梳理发现,超过3米层高的楼盘几乎遍布上海各区。

  2020年1月上海正式推行《住宅设计标准》,这是现行的最新版标准。文中明确,住宅层高宜为2.8米,且不应大于3.6米。这一调整看似细微,实则为开发商打开了产品创新空间。

  “3米层高是上海不少房企默认的开发标准,少数楼盘会因为周边规划的要求高度受限,层高低于3米。”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在2024年土拍中以全国最高单价出让的徐汇滨江地块,多栋住宅楼已拔地而起。根据项目规划图,建成后每层楼高有望超过3.5米。再看松江,3月开启认购的中企誉品·银湖湾二期项目,住宅层高也不低于3米。

  在出让阶段高品质指标“拉满”的新杨思楼盘项目,层高也明确不低于3.1米。销售员小蔡介绍,预计交付时,室内装修将引入杜拉维特、嘉格纳、汉斯格雅、博世等一系列知名品牌。空间设计对标高端住宅标配,引入超大转角飘窗和全屋软水装置。开发商还考虑到扫地机器人在家庭中的广泛普及,在卫生间的台盆区域采用挑空设计,预留打扫空间。

  看似高昂的成本投入,换来的却是市场更为宽广的接纳度。近几年上海的热销楼盘,无一不和品质紧密相连。2024年“三开三罄”的奉贤龙湖观萃项目,“四开四罄”的宝山中环金茂府,在公区都引入健身房、艺术厅、会所、下沉庭院等以往市中心高端住宅区的标配。

  “在我们已经落实的企业设计标准中,不仅提到层高达3米,而且也更加关注户型通风、采光、门窗密闭性等,并且融合了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中华企业设计管理部负责人说。

  本应在成本与利润的天平之间谨慎权衡、被动选择的开发商,为何成了主动求变的驱动力?

  这与上海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关。“上海汇集了来自国内外最有实力的开发商,消费者要求高、选择多,不‘卷’产品很难脱颖而出。”业内人士坦言。

  一线城市的购房需求旺盛、资源配置优良,向来是地产界的“兵家必争之地”。2024年,上海宅地竞得人既有来自新加坡、泰国的外资房企,招商、保利、中海等央企,也有初入上海的外地民企,以及上海本土企业,这意味着未来住宅产品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随着住宅设计新国标落地,上海相关设计标准也有望得到优化。房企需要及时科技降本、创新产品,消纳提标带来的增量成本,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严跃进说。(记者 戚颖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