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紧盯劳动争议纠纷多发频发等问题,通过“抓前端、治未病”全流程闭环工作方式,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实质化解。
一是畅通“接”的渠道,确保线索不遗漏。统筹抓好劳动报酬、劳务合同、工伤医疗等劳动争议纠纷排查化解,畅通服务渠道,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为广大劳动者服务。扎实做好窗口接待服务,落实一窗受理、分类处理、联动处置、交办回访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一站式”解决诉求。向社会公开调解员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在周末、节假日电话咨询服务。开展“零距离”送法进企业服务活动,组织调解员深入一线送政策、送法律、送案例,认真研判收集问题线索,就地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二是整合“化”的资源,确保调处不单一。改变劳动纠纷调解、检察、仲裁“单打独斗”局面,整合调解资源,配强调解力量,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诉前。构建1+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体系,即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司法行政、人社、法院、检察院、住建、交通、信访、公安等部门专业调解力量,形成专业调委会、机关部门、镇(街道)联动化解格局。健全完善化调解机制,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四位一体”机制,有效发挥基层调解左右互动、上下联动,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今年通过部门联动协作化解重大劳动争议纠纷135件,全市劳动争议纠纷呈下降趋势。
三是压实“包”的责任,确保争议不升级。根据劳动争议纠纷涉及人数、金额、化解难度研判预警,划分为“A+、A、B、C”4个风险等级,将化解责任包干到人,清单化管理、派单式调解。将化解时限内仍未化解的,列为“C”风险案件,由专职调解员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对涉及人数20人以上、金额50万元上,化解存在一定困难的,列为“B”风险案件,派单至涉及部门负责平安建设工作的同志包干、跟踪化解;将涉及人数50以上,涉及金额达100万元以上,短期难以化解且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列为“A”或“A+”风险案件,实行提级管理,制定措施跟踪化解,防止升级为群体性事件。
四是用好“访”的机制,确保纠纷不反弹。建立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回访机制,根据纠纷风险等级实行常规回访一般纠纷、重点回访疑难复杂纠纷的“两回访”制度。一般性纠纷,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对调解完毕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跟踪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有效解决“案结怨未除”的现象。针对疑难复杂纠纷,坚持做到“一案一回访”,采取入户座谈重点回访,采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将法条融入生动的案例之中,让群众在聆听身边人、身边事的过程中,彻底消除潜在风险点,形成劳动争议纠纷化解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