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外保税维修”升级版率先落地浙江
全球接单,修出一门大生意
日前,嘉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获得“区外全球保税维修”试点资格。7月21日,这家试点企业迎来了首笔订单,进口了首批全球同类待维修产品。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简称“区外保税维修”),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的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再全部复运出境的新兴业态。2023年,该业务在嘉善落地,成为浙江省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区外全球保税维修”加入“全球”二字,是2023年试点的升级版,升级版扩大了“区外保税维修”的范围,意味着试点企业可以从“修自产”升级到“修全球”,不仅能保税维修自产产品,还能开展全球同类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
“这项业务的获批,将使我们每年保税维修量从目前的10万台扩大到30万台,新增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关务主管赵敬原说。据悉,该企业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23年实现213.9亿元的工业产值,是嘉善县的重要支柱企业。
杭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升级后,不仅将大幅提升该企业与全球客户的合作黏性,为企业业务增长提供新契机,还能吸引更多高端智能产业项目落地,形成集聚效应,促进地方相关产业链发展。
7月21日,在该企业进货码头,一批150台产自越南的智能穿戴产品在海关关员在线视频监管下,以保税维修模式进入待维修物料仓库,维修完成后将发回到境外。记者想跟着进入仓库车间,却被一旁的海关关员拦住了。“这里面是监管区域,不能随意进出,我带你们去个地方。”
记者跟随海关关员走进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驻嘉善办事处,大屏幕上,智能化、可视化、全流程溯源的保税维修监管在线系统正实时更新着各项数据。监管系统连接着263个摄像头,一名海关关员轻点鼠标,便立刻调出了维修车间的实时画面。“你看,56号工作站正在拆除产品主板,从拆机检查、维修到装配,整个检修过程需经过200多道工序,可能涉及的更换物料种类达3000多种。” 嘉兴海关驻嘉善办事处业务一科副科长匡琦在一旁解释,要是全靠人来监管记录,根本没法完成。
“系统通过采集每一个产品和主要零部件唯一的序列号,在‘进—修—出’的整个作业流程中进行全程跟踪。相当于我们给每一件维修产品用上了‘身份证’。”匡琦介绍,现在通过大屏幕就能全程监控产品从维修到出货的每一个步骤。截至目前,该企业区外保税维修项目的所有维修产品和所涉300多万个料件实现零失控失管。
“企业一直想拓展维修这块业务,完成自身产业链的闭环。”嘉善县姚庄镇党委委员鲁晓松还记得,三年前企业第一次找到他,咨询相关政策。可彼时,在区外保税维修上,尚有许多政策不明确。
除了这一“痛点”,区外保税维修还存在监管难的问题。“既要政策行得通,又得全程‘管得住’。”鲁晓松说,业务落地,企业接单维修的产品均来自国外,从进口、维修到出口,每一批订单都涉及数以万计的成品和料件,任何一个料件都不能失控失管,需要实现全程追踪溯源式的监管。
“一切为企业发展想办法!”嘉善县商务局党组成员、贸促会会长范丽民说,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嘴上说说,更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想将企业留在当地发展,就得争取政策、办成大事。
面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嘉善县迅速组建了由县领导挂帅,县府办、海关、商务等10余家政企单位联合的区外保税维修推进专班。试点项目自2022年5月启动,十多名专班工作人员,围绕各个重点环节每周开会协调,解决关键性问题89个。
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了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制胜未来的重大集成改革——数字化改革。借由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嘉善携手企业与海关,共同打造了符合项目实际需求的智能化监管系统和监管方案。该项目近日成为获评杭州海关“智关强国”行动示范引领项目。据悉,海关将联合商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定期到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和抽盘,确保业务规范高效运行。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区外保税维修项目已累计进口待维修货物14.43万台,出口已修复货物9.58万台。下一步,嘉善正积极助推企业进一步申请开展平板电脑等品类的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谋划在嘉善姚庄建立百亿产值保税维修业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