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这份“民生答卷”既有温度又有厚度

0472c2e6-d26b-4660-8189-542cb834d019

何轶鸥

c9da3622-7c1b-4dc2-9d67-12ed0c5a4dad

陈立利

b288002b-31f1-4f7f-8d3b-a57826467cbe

方明才

1月15日上午,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合肥大剧院开幕,与会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与民生相关的内容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市人大代表何轶鸥:

用心用情擦亮“城市窗口”

“听完整个报告,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数字都讲述着合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奋斗故事。”人大代表何轶鸥表示,这份报告内容详实,鼓舞人心。

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合肥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轶鸥介绍,2024年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8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32公里,总客流量突破20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超335万人次,市内出行更加便捷。

合肥轨道交通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更在软性服务上用心用情。从冬日里温暖的座椅坐垫、热气腾腾的一杯姜茶,到多个站点内设置的共享化妆间以及各类大型活动举办期间的轨道延时服务等,每一位乘客都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悉心的关怀与实在的便利,相关举措也让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何轶鸥说。

在今年的两会上,聚焦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话题,何轶鸥建议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质效,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合肥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与规范约束。

市人大代表陈立利:

倾心守护青少年心灵健康

走出会场,人大代表陈立利拿着政府工作报告激动地表示:“完善‘家校社医’联动机制被明确写入2025年工作安排了。”

作为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党委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立利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27个年头,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她关注的重点之一。

陈立利介绍,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各校区不仅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还设有标准化的心理咨询辅导室,让学生们能够随时预约心理咨询。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集团各校区始终坚持“五个一”常态化工作,即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课,每半月举行一次班级特色减压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全校心理团辅,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心理健康专家培训,每学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节。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我认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学校、心理诊疗相关社会机构与医院之间,应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充分进行资源整合联动,最大程度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障。”陈立利告诉记者,此次参会,她将围绕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教育办得怎么样,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孩子脸上有更多笑容,校园内有更多笑声,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陈立利说。

市人大代表方明才: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安排,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听完报告后,人大代表方明才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报告提出,合肥将“更大力度促进文旅融合,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拓展‘文旅+’‘+文旅’,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看着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方明才充满期待。

作为安徽画里岱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明才介绍,岱鳌山位于庐江、枞阳、桐城三地交界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关注到乡村旅游日渐增长的人气和带来的诸多机遇,此次参会,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方明才建议,可打造“皖美农品”产、销、存一体的集约化管理供应链平台,提升农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辨别度。同时,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打造更多的“皖美民宿”,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和旅游收入。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夏伟 谢蕾 张玉莲/文 杨凤炆/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