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第三届合肥“科创杯”大赛正式启动 赋能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4月27日上午,第三届成果转化专班年度大会暨安徽双创汇成功在安徽建筑大学举办。会上揭晓了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之星”名单,第二届合肥“科创杯”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团队,并启动第三届合肥“科创杯”大赛。

王平指导团队学生使用设备

马贺所在团队凭借“小微特种飞行机器人”项目获第二届合肥“科创杯”大赛一等奖

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之星”名单出炉

活动现场,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之星”名单正式揭晓,分别为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曹平、合肥工业大学的张贤文、安徽建筑大学的王平等7位。这些获奖者在智能建造、绿色能源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表彰。

同时,第二届合肥“科创杯”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团队也逐一亮相,具体为“小微特种飞行机器人”、“高能环境离子霍尔电推”、“新型浓差能绿色发电技术”等项目。

他们的创新实力与成果的应用前景得到了高度认可。此外,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凭借对科创生态的深度赋能,荣获“合肥科创杯最佳合作伙伴奖”。

据悉,本次活动吸引了各县区科技部门主要负责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部门、合肥市投融资平台、市成果转化专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孵化器、新研机构以及科创杯获奖团队等单位的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科技创新盛事。

多个科技成果转化成功

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之星”获奖者安徽建筑大学王平教授团队作为优秀案例,现场分享了其“生物基聚酯共混复合体系功能助剂”项目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全流程经验,凸显专班在资源对接、政策落地中的关键作用。

“安徽省是生物基材料大省,我们团队主要以实现生物基材料高性能化用功能助剂的国产化替代,提升材料综合性能,满足低碳环保需求的同时实现生物基材料在复杂领域的应用为研发目标。”王平告诉记者,以科技成果为依托的安徽善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2月成立。

目前第一代功能助剂已实现在生物可降解快消品和部分工业领域的应用;第二代产品将布局全生物基功能助剂,并实现相关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的应用,适应出口的高环保要求市场。

“合肥科创环境非常好,这不仅体现在营商和创业环境优越,政策支持精准高效。更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市民对城市‘创新’精神的高度认同之中。可以说,‘创新’已然成为合肥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灵魂与血脉。”王平进一步表示。

在第二届合肥“科创杯”大赛的颁奖仪式上,一等奖的荣耀归属于“小微特种飞行机器人”项目。“我们的机器人摒弃了传统无人机的螺旋桨设计,转而采用柔性仿生翼进行飞行,这一创新不仅有效规避了噪音干扰,还显著降低了对人员及设备可能造成的损伤风险。”该项目负责人马贺介绍,目前,团队正推动该机器人在设施巡检、科创教育、飞行表演等领域的应用。

“本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技术创新的激励,高水平专家点评也有助于团队深化对项目、产业、金融的理解。”马贺告诉记者,2024年10月,依托项目成果,他已带领团队成立公司。

在公司从构想到落地的全过程中,合肥科创集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从知识产权的顺利转移,到公司架构的精心搭建,集团的每一步助力都推动着公司稳步前行。

第三届合肥“科创杯”大赛正式启动

过去一年间,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通过创新机制与资源整合,成功打通了校企对接、政策扶持以及资本赋能等环节的堵点,系统性地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专班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为引领,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起“创新者获益、转化者有为”的良性循环体系。

目前,活动显著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推动更多技术快速进入应用场景,并通过专班机制与专项政策,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助力的协同体系。更助力合肥战新产业补链强链,巩固“科里科气”的城市创新竞争力,让科创活力持续迸发。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合肥“科创杯”大赛在活动现场启幕,标志着这一品牌赛事全面升级,合肥创新创业活动迈入新阶段。专班将于五月启航,奔赴安徽建筑大学等高校开启巡回宣讲之旅。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