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下旬,宿城区各乡镇陆续启动夏耕夏播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播种玉米后,宿城区屠园镇谢庄村村民谢军高兴地说:“今年夏播真省心,感谢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打击假劣农资,让我们种地更安心、放心!”
夏耕夏播,农资先行。为了进一步深化农资监管服务,确保优质农资供应,今年以来,我市切实扛起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担,紧盯重点主体,以开展入户倒查、强化“检、打”联动、深入普法宣贯等有力举措,保持对假劣农资的高压严打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760余家,立案调查农资领域违法违规案件39件,查获假劣农资3000余公斤。
源头严控,深挖问题线索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质量。
“针对种植主体数量庞大、居住分散,逐一排查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创新,实现便捷、高效筛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动大队大队长肖宇说。
为了有效打击假劣农资,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过编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00亩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种植主体名录,开发“农资入户倒查小程序”,可快速查询规模种植主体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在向农户讲解农资选购注意事项的同时,利用“农资入户倒查小程序”自动生成的检查事项清单,依次录入种子来源、农药使用、具体位置等详细信息,提高了执法效率。检查工作全部完成后,执法人员汇总信息进行分析,排查入户假劣农资的共性问题,深入挖掘源头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调查。
我市已经全面梳理、汇总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00亩的规模种植主体各类相关信息,并组织开展农资来源入户分类、分层倒查等工作,在对规模种植主体情况、识假辨假常识、购买农资渠道等基本信息登记建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判,反向摸排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情况,深挖种植环节假劣农资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全市共走访调查规模种植主体130余家,排查假劣农资线索5条。
违法严惩,净化农资市场
2023年11月29日,市洋河新区某农资经营部售卖的一种农药,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市农业农村局依法进行调查,认定该农药为劣质农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农资经营部作出没收违法所得588元并罚款2000元的处罚决定。
作为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该案不仅对农资经营者起到了警示作用,而且提醒了广大农民在选购农资时要仔细辨别真假伪劣,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在农业生产中,劣质农药因缺乏有效成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除草杀虫效果,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四级主办王卫说,部分假劣农药和含有重金属的肥料没有经过试验和检测,安全性存在极大隐患,不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可能导致农户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小麦赤霉病防控、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抽检等工作,对种子、肥料、农药等247批次重点农资开展抽样检测及跟踪调查,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同时,市农业农村局抽调执法骨干深入各地农资市场,对110余家经营主体开展交叉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经营“未审先推”种子、假劣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备案、规范建档。
宣传严谨,线上线下同步
“以前不知道如何辨别种子、农药的真假,担心买到假劣农资。参加活动后,我知道要先扫码了解产品详细信息,然后再选购。”日前,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村民王国强在参加“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后高兴地说。
“农民使用假劣农资,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其品质不良,因此,事后打击不是抵制假劣农资的最佳方案,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增强农民的防范意识,提升辨伪识假能力。”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四级主办刘琳说,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为契机,市农业农村局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开设宣传专栏,结合线上平台发布典型案例。
为了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我市召开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座谈会,结合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参会的农资经营主体主动承诺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进货查验、建立进销台账等义务。
此外,我市借助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宣传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农资使用高峰期,通过镇、村两级2000余个应急广播平台,精准布控10000余个终端点位,在固定时间循环播放农资购买、使用常识,有效增强了广大农民的农资安全意识,净化了农资消费环境,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史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