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涉企制度优质供给。开展全市部门内部规章制度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梳理各部门、直属机构内部规章制度300余件次,排查与《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规定和精神不一致的疑似规定12条。从源头上防止违法文件出台,2023年以来依法依规审查23份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坚决杜绝设置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条款。建立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查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平台和合同协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细化“皖企通”淮北分厅政策兑现流程再造,实现公共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和资金“一键送达”。2023年度,全市共上线惠企政策502条,兑现资金约为14767.03万元,惠及企业803家。
“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制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具体贯彻落实方案。按照制定规范性文件程序,指导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等7大重点执法领域先后三批次制定《淮北市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2023年度,共办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701件,对240项轻微行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免罚,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达516.73万元。
放大法治服务“乘”数效应。开展“送法进企”活动,组织32家律师事务所348名专职律师组成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仲裁机构20名专家组成仲裁员志愿服务队,为重点企业配备助企联络员,通过“把脉支招”为企业量体裁衣,开具“法律处方”;2023年,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实地走访企业326家,政策宣讲解读169场次,梳理法律风险点229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334条。组织市仲裁机构实施 “1234”助企行动,为重点企业至少安排1名助企联络员,安排5名专职办案秘书“一对一”联络帮扶重点企业。组织公证机构开展 “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活动,前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政银行等多家银行调研金融借款合同赋强公证业务,谋求“金融+公证”合作发展,为拓展金融借款合同赋强公证业务夯实基础。
预防消“除”企业法律风险。充分利用 “淮北普法”新媒体普法矩阵开展“惠企暖企、普法先行”法治宣传活动,对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涣煤矿、安徽贝宝食品有限公司、相山水泥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向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发放《宪法》《民法典》《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普法宣传读本500余本。2023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讲活动28次,协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件5件,有力推动精准普法、源头预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