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肖婧)连日来,长江江豚调查队在靖江开展春季野外考察,观测到多头长江江豚逐浪嬉戏,这一喜人景象受到央视关注。4月4日,央视用时5分24秒,对长江靖江段江豚观测情况进行报道。
4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以《江苏靖江:多技术监测江豚守护春天里的“最美微笑”》和《江苏靖江:发现“标记”个体掌握江豚活动范围》为题,报道我市江段江豚的种群情况,介绍我市保护长江江豚的举措。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我市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并邀请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负责长江靖江段长江江豚的调查。今年以来,调查队启动水下、船上、空中“三位一体”式监测,即水下使用声呐设备收集声音信号,船上按照航线规划进行“截线法”调查,空中使用无人机记录长江江豚的行为,以更丰富的手段调查靖江段长江江豚的数量、栖息地质量、鱼类资源、水下噪音等基础数据。当天,调查队就在江阴大桥下游500米的区域,观测到了10头以上的江豚,拍摄到了江豚觅食的场景。
根据调查队的观测,目前,长江靖江段共有两个江豚族群,分布在靖江段的上游和下游,这两个族群之间存在种群交流。结合去年的数据来看,现在靖江段的长江江豚数量大约是42头,每年的数量呈现相对稳定并且逐渐增加的态势。此外,科研人员在调研过程中精准识别了4头具有独特标记的江豚,报道还就这4头“标记”个体进行了介绍,并解读了“标记”个体的发现对江豚观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