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宝山对口支援维西20周年系列报道(一) 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

  维西,“三江并流”腹地,宝山,万里长江入海口,长江犹如血脉,让宝山和维西手相牵、心相连。

  2004年,上海宝山与云南维西县正式建立对口支援关系。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累计投入5.32亿元、实施398个项目、选派116名干部人才,助力维西打赢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今天起,我们将推出“宝山对口支援维西20周年”系列报道。首先来听听两地产业支援的故事。

  从“一个月到全年”的菌子加工

图片

  进入9月,维西野生菌子的采收季即将告一段落。在宝山援建的塔城镇启别村冷链基地里,村民正把最后一批野生牛肝菌加工、速冻,冷链发往昆明。

图片

  1个多月前,松茸上市时,基地更是一派火热景象。最高峰时,周边村子200多名村民一起在车间里劳作,为全国各地的食客送去最新鲜的山珍。

图片

  “野生菌的冷链加工需要很多劳动力,采摘、收购、刮泥、清洗、切片、速冻等各环节都需要工人。村民在这里工作一天可以收入150元,技术工种就更高了,300元一天的都有。”冷链基地负责人和新海告诉记者。

  作为启别村人,和新海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0多年前,他在村子里开办了野生菌原料加工厂,主要制作传统的菌子干制品和油炸制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低。

图片

  2021年,宝山区投资近500万元为启别村建设冷链基地,包括1500多平方米的厂房、速冻库、保鲜库、冷藏库以及配套设施。和新海承租项目后,开始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去年,我们基地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1500多个父老乡亲就业,人均增收2000多元。”

  今年,和新海开始瞄准高端消费市场,投资建设野生菌精加工车间,生产FD冻干产品,11月就可以建成投产:“冻干产品都是销往高端餐饮,利润率高,投产后全年产值可以做到4000万元,比冷链加工要翻一倍。”

图片

  看着建设中的新车间,和新海眼里充满了期待:“做精加工,必须先有冷链加工才行,所以非常感谢宝山对村子的帮助,让我们企业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图片

  企业的升级发展最终带动的是村民的致富增收。对于投产后的新项目,和新海为我们算了一笔账:“野生菌子是季节性的产品,像以前做原料加工,村民只能在厂里工作一个月,后来有了冷链加工,可以工作3个月,马上冻干产品上线了,全年都可以在厂子里工作了!”

  “让年轻妈妈在家门口就业”

  维西县永宁社区康恩家园是迪庆州最大的移民搬迁点。2020年,李昌平在康恩家园里开办了非遗工坊,为的是让搬迁点的年轻妈妈和其他村里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图片

  刚开始,限于资金不足,非遗工坊主要生产传统服饰,产品单一、工作环境也比较简陋,李昌平带着姐妹们一起辛苦经营:“当时我们房子里空空的,只有一些简陋的桌子,工人坐的塑料凳也是我们从社区借来的。”

图片

  走访调研后,宝山投入资金对非遗工坊全面改造升级,成为融展示与生产为一体的非遗基地,同时为产品开拓市场,邀请工坊的手艺工人们前往上海学习、交流,增进技艺,带着工坊研发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图片

  “你看这款胸针的配色、图案像不像梵高的星空!这是采用维西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是我们最新推出的系列。”今年6月以来,非遗工坊已经新推出三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包括首饰、靠垫、桌垫等等,而这些正是李昌平和姐妹们从上海学习归来的成果。

图片

图片

  目前,非遗工坊已带动全县各乡镇250多户家庭作坊、500多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今年年内,李昌平还计划在迪庆州各大景区、民宿设立新品销售专柜,并和一家上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图片

图片

  “随着更多新产品的推出,我们也从单一的传统服饰向时尚的文化文创转型,这样会带来更多订单,姐妹们的手艺也就更值钱了。”现在,李昌平走到哪儿,都会佩戴着这些新品首饰,成为了自家产品的代言人。

图片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0年,宝山助力维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21年开始,宝山为维西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接续奋斗,探索产业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

  按照“维西所需,宝山所能”总体要求,对口支援以来,宝山区始终突出产业引领,因地制宜打造了维西菌菇、冰酒、中草药、火腿、纳米鸡、康养、旅游等一批符合实际、顺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引导近20家企业赴维西考察兴业,投资近5000万元,助力维西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现以“输血”支援到提升当地“造血”能力的转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