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晨露
“这么多原件,开了眼界。藏品只有展起来、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讲好上海的红色故事。”昨天,“红色印迹——馆藏文献里的中共中央在上海奋斗历程主题展”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开幕,64岁的收藏家冯建忠在展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小学六年级学生向怡萱来自浙江义乌,她用电话手表一一拍下感兴趣的展品。“孩子说,回去要给同学看。不少知识他们在课本上读过,看到展品更有触动。”母亲向女士说。
上海正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多措并举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批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推出的这一主题展正是让红色文献“活起来”的努力。
此次展览依托上海图书馆藏1.5万余册(件)革命历史文献,选取150余种珍贵文献,其中60余种为首次展出,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推动大革命走向高潮”“在白色恐怖下坚定前行”“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等四方面,力图通过这些承载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思想和英勇斗争的书籍、报刊、图文资料等,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党初创时期艰苦卓绝、曲折发展的奋斗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柜中,仅《共产党宣言》不同译本就有15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曾出版多次,除初版、再版外,上海图书馆还藏有另3种不同时期的陈译本,此次均为首度公开展出。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三学生柴宇川与19名同学报名担任此次展览讲解员。开幕首日,几乎所有同学都到了现场,彼此做第一批听众,为之后的讲解“练兵”。负责“推动大革命走向高潮”板块的柴宇川说,他在学校里做过一个小课题“1920—1927‘生活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工人中的传播与红色遗址的调查利用研究”,走访过顾正红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当时的共产党人非常注重在生活化的场景下发动工人,把工人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大家更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海的红色文化氛围浓厚,在社会实践中为红色文化传播尽一份力,是今天青年学子的责任所在。”
展览将免费开放至8月5日。开展期间及展览结束后,上海图书馆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及“学习强国”“红途”等宣传平台将持续推出线上展览、馆藏文献小故事等展陈推广与展品介绍,并通过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的“初心之地 光荣之城”专栏和覆盖全市街道社区的“东方社区数字苑”平台向市民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