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实现重大项目建设与耕地保护“双向奔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当城市建设需要占用耕地时,肥沃的土壤该如何处置?眼下,南京正在试点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工作,为优质土壤“搬家”,异地再造良田。

10日上午,在浦口区永宁街道磁碑营南京北站动车所施工围挡内,铲车正在将发黑的土壤堆成一个个小土包,清出的地块将通过引入黄土形成新垫层,为下一步施工做准备。

“这些黑土壤就是被剥离的耕作层。”永宁街道建设所所长姚志刚弯腰捡起一个土块介绍,“农民习惯称这种土为熟土,它是经过年复一年的耕种积累形成的营养土质,丢弃掉会非常可惜。”

此次建设北沿江高铁南京北站动车所、客车所,征用了永宁街道高丽社区、永宁社区2100亩农用地,其中农田1000余亩,由施工单位负责剥离,并根据街道需求运至指定位置。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四局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南京枢纽站前3标项目部负责人姜德明介绍,耕作层剥离厚度约30厘米,去年夏天进场以来已完成进度超90%,其中外运2万立方米优质土壤,现场余量将根据街道点位继续外运。表土剥离完后,原地将建设高铁动车所,即高铁停车场,目前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动工。

外运土壤去了哪里?记者随后来到永宁街道联合村康东组,眼前的一块农田土壤松软,表层“泛”起了绿色的麦苗。

“这块地大约40亩,原为低洼地、芦苇荡,没办法种粮食。”姚志刚告诉记者,从项目现场剥离的土壤运至这里后,进行土地平整,使其成为优质农田,目前已播种下了第一季小麦,今夏将迎来首次收割,也为下一季水稻种植打下基础。

据了解,目前街道已完成100亩的剥离土壤异地“安家落户”,下一步将继续在辖区低产地、废弃坑塘水面覆土,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剥离土壤再造良田。

“永宁街道是我们开展的首个试点,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土壤循环利用,既避免了因城市建设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和面积减少,也增加了耕地的粮食产能。该局将把永宁街道经验推广至其他涉农街道,完善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机制,引入信息化,推动点对点匹配,实现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双向奔赴”。

规划资源部门承担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职责,同时肩负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的使命。去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的通知(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保护再利用工作,要求按照“谁用地、谁剥离”的原则,确定实施主体。剥离前,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剥离后的土壤主要用于土地综合整治、耕地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富余土方也可用于农作物育苗、城市绿化工程。

记者了解到,除浦口区,溧水区近期在和凤镇双牌石社区也完成了耕地整治恢复案例。针对4.81亩的废弃坑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溧水分局匹配到一处刚取得征地批文、拟于2025年开发建设的项目,经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施方案审查等,开始了“沃土搬家”。废弃坑塘变良田,重新发包给农户种植,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粮食稳产增产。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是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新增耕地和土地整治等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