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燕梳楼:捐款百万山村助学 一名退役军人的公益之路

  知名时评作家燕梳楼,是一名退役军人。

  很多人只知道其语言辛辣敢说真话,但不知道他侠骨柔肠的另一面。

  据民政部主办的《慈善公益报》和江苏《新华日报》此前的报道,燕梳楼从疫情至今的短短4年时间里,积极投身公益,捐款合计超过百万元。

  武汉疫情、河南大雨、山西水灾,他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2023年涿州洪水发生后,当地物资短缺灾民急需补给,他带着两车物资亲自送到洪水中的灾民手中。

  更需要关注的是,燕梳楼发起成立的“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截至目前已完成25所小学图书室的捐赠,遍布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省份,仅仅贵州黔东南州就有9所。

  同时,他和捐助的学校校长一起,发起了“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发动爱心人士与困难学生建立起“学习氛围组”,由爱心人士每学期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物质帮助,并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在燕梳楼的牵头组织下,帮助500多名山区少年找到了手机上的“爱心爸妈”。而他自己也亲力亲为,1个人帮扶了15个孩子。为此,腾 讯公益平台还将其吸纳为“99公益日合伙人计划”共创者和同行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燕梳楼看到一组数据,城市儿童每年平均阅读是7本书,而农村儿童则不足1本。这个数据让他大为震惊。他从而认识到,消弭城乡儿童之间的知识鸿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此,燕梳楼于2021年4月发起“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并确立了捐赠100所乡村小学图书室的目标,让乡村儿童有书可读、读有所用,用书本探索大山外面的世界,并驱动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志愿。

  随后“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团队便开启了一段艰难的考察之路,十余天的时间下四川、到贵州、上宁夏,辗转了5000多公里,目睹了这些大山深处村小的现状,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公益助学的决心。

  仅在2021年这一年,燕梳楼就捐助了40多万元,捐赠的学校合计达到14个。他帮这些学校新建了图书室或增补图书、捐赠文体器材,此外,助力特别困难的学校订制了校服。看到大学生支教团队在学校支教,燕梳楼还为支教团队提供了生活补助。

  在考察过程中,燕梳楼发现这些地处偏僻的乡村小学多数规模较小,1-6年级的孩子多的100多人,最少的才9人。云南有位校长告诉他,他们学校有个班只有14名学生,大多数还都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

  于是,在捐赠村小图书室的基础上,“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又发起了第二项公益行动——“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帮扶学校负责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摸排,再由燕梳楼在平台上发起爱心帮扶报名活动,再根据爱心人士的个性化意愿进行匹配。

  成功结对后,由爱心人士“一对一”同家长对接,每学期为帮扶对象提供不低于500元的学习补助和2身衣服。燕梳楼还有个特别要求,就是每周爱心人士要和结对的孩子视频一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图为爱心人士李雨梦赴学校看望孩子)

  这项活动自今年发起后,目前已经完成了500多名孩子的结对帮扶,事实上也是帮助500多名爱心人士实现了公益梦想。学校也反馈,通过爱心结对助学,被结对的孩子成绩有了普遍性的提高,也变得更加懂事和阳光。

  对于参加结对帮扶的爱心人士,燕梳楼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不求回报,不提要求”。事实上爱心人士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参与帮扶活动后,主动出钱给学校营养餐加鸡蛋,有的还一口气给被帮扶家庭几个孩子全包了。

  助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学校老师们的帮助。由于山区快递不通,爱心人士寄送的物品只能寄到镇上的快递点,然后再由校长一包包驮到学校,分发给被帮扶的孩子。孩子们也很懂事,他们用稚嫩的笔迹,给爱心人士写下了一封封感谢信,这种感恩之情也让爱心人士们热泪盈眶。正是这种双向奔赴,让“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活动驰而不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大道不孤,大善有邻。燕梳楼对公益有着另外一番理解。他认为,“公”是公众,“益”是益处。公益的真正内涵就是大家一起做好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做好事。

  一个人做好事那叫慈善,一群人一起做好事,这才叫公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