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生态环境局坚持监管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提亮发展成色。
腾出容量。推出排污总量“即申即享”新举措,明确重大项目总量调剂要求,各县市区新增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原则通过本地项目减排污染物进行替代;各地总量指标不能满足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使用需求的,且确无减排潜力的区域可由各地政府、市经开区管委会提出总量区域调剂申请,市局予以协调。对地方政府承诺兑现排污总量指标来源、区城环境质量改善后,可利用“即申即享”政策实施项目环评承诺制审批。腾出的环境容量指标优先用于安徽仕净光能太阳能电池、宁国时代新能源磷酸铁锂电池等重点项目,推动了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2023年,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共审批通过环评项目702个,总投资1273.07亿。全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数量128个,登记金额1427.3亿元,50亿以上落地项目9个,完成申报入库EOD项目5个,总投资119.95亿。
灵活监管。实行正面清单差异化管理,将145家企业纳入环保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已有12家企业通过运用“免罚清单”实施免罚,免罚金额100.67万元,其中,适用长三角不予处罚清单1件,免罚金额10万元。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将全市1946家排污单位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电监管”、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等非现场执法新手段,做到“无事不扰”。对260家重点单位安装联网自动监控设施1155台,261家重点单位安装联网视频监控设施点位956个。对38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火电、水泥、造纸企业实施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2023年,全市办理涉自动监控案件16件,共减少现场检查203家次,开展指导帮扶112家次。
提前介入。组建帮扶指导组把好源头“绿色关”,成立“下沉式”服务团队,将窗口建在项目一线,实行环境准入服务关口前移,在产业引导、规划环评、风险管控、污染物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前介入指导。推行局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每月固定服务日,常态化开展“环企直通车”“环企精准云普法”“送法暖企”等行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要求、掌握流程规范,缩短审批时间,全程帮办指导,力促项目高效落地。2023年以来,共走访企业552家次,解决堵点难点问题104个。